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论坛召集人:车慧正、*宇、盖鑫磊、武云飞
征文范围:(1)气溶胶基本特性、监测与分析;(2)气溶胶环境气候健康效应;(3)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学术委员会(按音序排列):
曹*骥、车慧正、成天涛、崔嵩、丁爱*、邓雪娇、顾兆林、葛茂发、高健、郭新彪、*宇、*虹、何建辉、何咏基、韩月梅、孔少飞、李顺诚、李卫*、李刚、黎永杰、沈振兴、陶俊、王新明、王格慧、王体健、王雪梅、王祖武、修光利、向荣彪、颜鹏、于明洲、张仁健、张连众、张家泉、张美根、朱彬
论坛简介:主要围绕气溶胶污染与天气、地形和环境,气溶胶监测及污染控制技术,气溶胶物理化学特征及光学性质,气溶胶的健康效应及室内空气质量,有机和二次气溶胶,气溶胶对气候变化及环境的影响等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对当前大气气溶胶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交流,加深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污染状况的了解,推进我国大气污染的基础研究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应用,加强相关领域研究同行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秘书长:路艳峰,邮箱:luyf
ieecas.cn论坛报告人
*蕾
南京大学
个人简介:*蕾教授,博导,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规划与管理系副主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和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获得者。主要从事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研究,结合了地学、流行病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大气PM2.5颗粒物人体健康风险和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等当前热点的环境健康问题开展长期的观察跟踪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承担基金委创新群体、计划、水专项、环保公益专项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百余篇,累计引用总数余次;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60余篇,包括NatureEnergy、PNAS、EHP、EST等国际顶级刊物;单篇最高他引余次,4篇ESI高被引;授权软件著作权15项、专利1项。基于以上成果获3项省部级一等奖及1项青年科技奖。
报告题目:空气污染对江苏省小学生因病缺课的影响研究
报告简介:本研究收集自年9月至年6月中国江苏省2,所小学,份因病缺勤记录,通过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检查六类主要空气污染物与小学生疾病相关缺勤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疾病相关缺勤数据表征的PM2.5、PM10、NO2、SO2及CO污染所致医院就诊记录数据高47.8%、42.6%、44.6%、51.6%和48.7%。其中,O3对学习期间因病缺勤频繁(超过5次)的学生的健康风险显著增加。双污染物模型中,在控制其他污染物后PM2.5所致因病缺课风险下降但持续存在,而PM10及O3浓度上升导致其他多种污染物健康风险增加。在所有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导致69.6%因病缺勤。此外,六种空气污染物均与感冒相关缺勤显著相关,且除O3外流感季节上述关联更为密切。
谭羽俊
中山大学
个人简介:ThamYeeJun(谭羽俊),于年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加入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开始博士后的工作,年12月以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副教授正式加入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主要从事大气活性卤化物化学演变及其影响研究。目前已发表30余篇高水平学术期刊,包括Science,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U.S.A(PNAS),AtmosphericChemistryPhysics(ACP),AtmosphericMeasurementTechniques(AMT),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Atmosphere(JGR),ScienceofTotalEnvironment(STOTEN)等。
报告题目:大气活性碘化物的非均相演化
报告简介:碘化物于气溶胶表面发生的非均相反应会影响对流层臭氧的寿命这一假设由来已久,但其机理在过去并未得到清晰的阐释,并且一直缺乏外场观测证据。本研究实现了对于次碘酸(HOI)的直接大气观测并且对中纬度海岸环境卤素互化物的非均相循环反应(即ICl和IBr)的机理进行了解释。我们的发现为活性碘化物在海洋气溶胶的自催化反应机制提供了直接的外场证据,并说明了其对海洋大气氧化能力与新粒子形成的重要影响。
薛丽坤
山东大学
个人简介:薛丽坤,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气化学、大气环境和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申请或授权专利10余项,论文据WoS统计被引用3余次。担任SCI期刊《AirQuality,AtmosphereHealth》副编辑、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副秘书长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报告题目:SO2减排背景下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理化性质的变化
报告简介:SO2是大气颗粒物新粒子生成、增长和二次气溶胶生成的重要前体物。自年以来,我国人为源SO2排放量显著下降,势必对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成核及增长产生影响。本报告将基于泰山、济南和青岛三地的历史监测数据,分析SO2减排背景下华北地区大气PM2.5化学组成、新粒子形成、增长及其气候效应的变化,并评估SO2减排的影响。
唐明金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个人简介:唐明金,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年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年获基金委优青项目资助;自年起担任AtmosphericMeasurementTechniques副主编,年获第18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第8届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青年科学家奖。研究方向为气溶胶化学与地球化学,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