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民俗
服饰民俗
服饰在民族文化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反映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也是这个民族长期历史文化积淀外在表现的一个方面。鲜明的服饰特色能很容易地区分于其它民族。
金川多民族聚居,不同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但是,金川各民族发展历史差异很大,主要居住的嘉绒藏族(也包括部分讲安多方言的藏族),他们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数千年,服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服饰文化十分丰富。而汉族和回族在金川居住的时间,只有多年,因此,汉族和回族早期的服饰,都沿袭的是他们祖籍居住地的服饰,其后为了适应新的自然生态环境,族群之间相互影响,在服饰方面也悄然起了一些变化。
一、嘉绒藏族服饰
(二)嘉绒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藏族由于受地域、历史、文化和宗教的影响,从古至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基本特点是结构宽松,襟大袖长,无纽无袋,用料厚、重、结实。男子和女子的服饰区别很大。男子服饰色彩凝重,线条粗犷。女子服饰色彩艳丽,结构繁复。男女服装衣袖一般长出手掌一尺左右,衣长超过脚面三、四寸。所以,藏族穿衣便形成了与其它民族完全不同的方式。他们并不先穿衣袖,而是先把衣领高耸头顶,男子的衣服下摆刚过膝盖,女子则齐脚背,然后在腰间紧束腰带,放下衣领后,上身衣服便十分臃肿宽松了,自然形成了口袋,出门时许多东西都可揣在里面,有时连婴儿也揣在怀里,即保暖,又安全。出于白色崇拜的原因,男子都十分喜欢白衬衫。白衬衫袖子也很长,但有纽扣或结绊。女子则喜穿粉红色一类色彩较艳丽的衬衫。之所以藏族衣服喜用厚、重衣料,特别是牧区穿老羊皮袍,这当然是因为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寒冷的原因,白天既可以抵御风雪,晚上又可以当作被盖。但是,在从事劳动时,厚重的衣服又造成了诸多不便。这又使藏族形成了另外一种穿衣习俗,即常常袒露出右臂。袒露一只手臂或褪下两只袖子,扎在腰间。另一个原因,是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青藏高原无论是峡谷地带或是草原牧场,气温变化很大,早晚很冷,中午却又骄阳似火。在山脚时气温如夏,到了山顶,又酷冷难挡,为了适应这种瞬息万变的气候,天热时褪下衣袖散热,天冷时穿上衣袖御寒,这就逐步成为了一个民族穿衣的习惯。嘉绒藏族虽然同青藏高原的其它藏民族一样,同属一个族别,衣饰大体一致,但是,由*绒藏族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沿,与其它民族,如汉族、羌族等有更多的文化交流机会,特别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秦献公时期,羌人在其首领无弋爰剑的率领下,迁徙到岷江一带居住,和公元七世纪吐蕃与唐朝为争夺嘉绒这块约八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清代多次用兵征讨嘉绒土司并推行改土归流和屯垦制度等等,出现过几次大的民族融和,不但使嘉绒地区*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发生重大变化,就是服饰也受到很大影响。嘉绒藏族的服饰,与其它地区藏族服饰大体一致,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尤其妇女服饰,特色更加鲜明。1.日常服饰嘉绒藏族日常服装男女区别较大,用料也不同。男子一般身穿质地较差的氆氇大领衫或布料大领衫,冬季穿皮袄。在半个世纪以前,主要用料是毪子,即用羊毛手工纺成毛线(俗称“吊毛线”),织成毪子,再缝制成大领毪衫。较富裕的人穿白色细毪衫,贫穷的人也有用牛绒纺成线,织成较粗糙的大领毪衫,俗称“色岗毪衫”。腰间所扎腰带用六尺长的红、蓝、青等布料。富裕的人也有用绸子作腰带的。腰间一般挂有一把腰刀,俗称“斯甲巴”。“斯甲巴”又称为“左插子”,清人的《金川琐记》中描绘说嘉绒“男子喜佩刺刀,俗称左插子,身衣毬袍,长仅及胫,围帛,两端垂缀尻后如尾,无贫富,皆同,独腰佩刀长尺余,外鞘镶嵌不一,竟有值至数十百金者。”在未使用打火机和火柴以前,腰间还挂有火链,主要用途不是吸烟,而是到野外歇息时生火或打猎时用来点燃火绳。头上戴金花毡帽或博士帽。脚穿牛皮和氆氇缝制的藏式靴子。俗称“皮夯”。五十年代前较穷的男子也有赤脚的,腿上只缠裹毪子绑腿。穿“皮夯”是不穿袜子的,而是在靴子里填上麦草或包谷壳。男子出门时,往往肩头要搭一只毪子缝制的搭连,代替口袋。妇女平时则不穿大领衣服,而是穿一种比大领衣服稍短的衣衫,用毪子或布料做成宽襟镶有花边。腰间拴用黑、白、蓝绵线织成的有图案的腰带。腰带长约六尺,两端有流苏。平时腰带上不挂装饰品。围腰则各地区别较大,金川河东、马奈、万林等地妇女喜用周围镶有黑边,中间有鲜艳图案的印花布围腰。自乾隆平定金川,大量汉族妇女来到金川,她们的扎花鞋也逐渐受到金川藏族妇女的喜爱,藏族妇女除穿着藏式皮靴外,年轻姑娘喜欢穿扎花布鞋,图案先用剪纸方式剪出花样,再贴在未上底的鞋帮上,用彩色丝绒线扎出色彩鲜艳的图案。图案大多是梅、菊、牡丹一类花卉。这种风习,显然是受羌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嘉绒藏区妇女与其它藏区妇女服饰最大的区别是头帕。嘉绒妇女用五尺长的黑色棉布,一端用彩色丝线挑成对称的各种花卉和几何图案。挑花也叫“十字”针法,图案讲究对称统一,严谨均衡,搭配鲜艳协调,一般以红、*颜色为主调。挑花头帕叠成长约一尺五寸,宽约八寸的长方形,把图案叠在最是显眼处,然后用预先与发辫辫在一起的蓝色头线紧束在头上,既美观,又可保护头发。在古代,嘉绒藏族不分男女,都要在胸前悬挂“嗄乌”,但现在男子悬挂的较少,妇女则大多数挂有“嗄乌”。并喜欢在项间戴松耳石或玛瑙项链。也喜欢戴金、银耳环和戒指,并喜戴金、银和象牙手镯。嘉绒藏族的金花毡帽也很美观,帽顶用毡制成,镶有金银线花边,边沿伸出的几幅帽花,用黑兔皮制成。这种帽子戴在头上,给人潇洒、奔放的感觉。金川等地的嘉绒藏族男子也喜欢戴“博士帽”,这种帽子用高级毡呢制成,与国外的礼帽形制相似,只是藏族礼帽帽沿要宽一些。《绥靖屯志》描绘这种帽子是:“首戴白毡,有盘,帽如汉人草帽样,微小。围镶青绒边或片金。”但是,古代这种礼帽,“帽后缀豹皮,下齐腰协,并缀五色围缬。”现在这种形制的帽子已绝迹。较富裕的人,把这种帽子当作夏季的礼帽,把狐皮帽当作冬季的礼帽。贫穷的人不那么讲究季节,一年四季都戴。清时金川的番屯屯兵,出征时头戴用野猫皮做的帽子,正面是整个野猫的头皮,与老虎皮酷似,因此被叫做“猫猫兵”。多次外出征战威名远扬。参加过英国入侵我国东南沿海鸦片战争的英国人宾汉,在他的回忆录《英*在华作战记》,记叙金川屯兵“据说他们不战胜即战死,他们的帽子具有一种特别不普通的样子,是用老虎面部的皮制的,附有老虎尾巴垂在他们身后”。衣服则内穿白绸衬衫(而且用其他绸料滚领边,衣襟镶花边),外罩大领氆氇衫,用料除氆氇外,也用呢绒、团花绸缎等。礼仪氆氇衫特别讲究对衣袖、衣襟和小摆镶边的用料,一般用价值昂贵的水獭皮或猞猁皮,也有用豹皮的。腰带则用三丈长的红、绿、*等颜色的绸子。腰间或插或斜垂一柄刀鞘和刀把镶满银饰和珊瑚的腰刀,腰带上往往挂着一只用红牛皮做的椭圆形荷包,十分精致,且饰有银和珊瑚。
脚上的藏式皮靴也十分讲究。这种礼仪性质的皮靴,靴帮用布和专门织的带有十字花纹的彩色氆氇做成,靴面则用红皮,侧帮用黑皮,色彩庄重协调。嘉绒男子着这一身礼仪服装,无论出现在锅庄舞上或其它场合,都格外精神、潇洒、英武。妇女服饰远比男子繁复。妇女头饰除平时使用的挑花头帕外,用作压头帕用的装饰物十分讲究。装饰物由两部分构成,一种是形制如戒指的压发银制品,上嵌有指头大的珊瑚,把发辫和头线从中穿过,如一串大号戒指缀在头顶。富有者用多达十数个,另一种是珊瑚或松耳碱青春年少串,同发辫一起缠绕在头帕上。戴金、银或松耳石耳环。衣服则内穿白色或粉红色衬衣,外罩氆氇衫。妇女喜欢轻便,氆氇衫大多用绸缎缝制,但衣襟和下摆是一定要用名贵兽皮镶边的。穿大领氆氇衫妇女与男子的区别是:男子穿上氆氇衫,就脱下右手衣袖,一般不穿上。妇女穿氆氇衫则不一定脱下右手衣袖,这样显得更庄重些。男子的大领氆氇衫以黑色、褐色为多数。妇女的氆氇衫色彩要丰富得多,除黑色、褐色外,也多用红色、绿色、藏青色等。而且,妇女的氆氇衫,袖口要用金、银线装饰花边。妇女除穿氆氇衫外,另要穿百褶裙。需要提及的是,跳“达勒嗄底”时,女舞者是穿百褶裙的。《绥靖屯志》载:“……必待跳锅庄,燕会日方著之裙裳,近日多用白布或藏绸制成。边幅镶红布,襞裱细致如白叠裙”。金川嘉绒妇女以穿百褶裙为主。3.佩饰服装更需要精美而昂贵的佩饰加以衬托。首先注意的是腰带。用六尺长的丝线织成的彩色图案腰带,两端在腰后垂下约两尺,直装饰作用,姑娘们往往从垂下的腰带欣赏谁的最漂亮,对那些图案别致,配色巧妙的腰带,姑娘们啧啧称赞。不过,丝线腰带在礼仪服饰中已退居次要地位了,妇女们另有一种银制腰带,拴在丝线腰带的外面。这种腰带价值也十分昂贵。衬底用两寸宽熟牛皮,牛皮表面则一个紧挨一个地缀满银妆饰品。银妆饰品是预先制好的,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各种图案,并嵌有珊瑚和松耳石。腰带上并挂有银或铜制的奶桶勾,不过,只作装饰,并不适用,有针线荷包,有精致的小弯藏刀。金川马奈乡、万林乡等地妇女还喜欢披一种称为“燃巴”的披风。特别是万林乡苟尔光、西里寨的披风,以大红丝绸绣花为主,并饰有流苏,十分艳丽,有如戏剧服饰,美极了。不同的是,万林藏族妇女的披风实际上是披肩,长仅及肩以下尺许。而马奈妇女的披风(燃巴),则用羊毛线织成黑白色条纹的厚重面料,长及脚踝,显得华贵而神秘。胸前则悬一个银制的“嗄乌”,并挂无数串珊瑚和松耳石。这些名贵的珠串,可以重叠挂上许多串,重量达两三斤至十多斤。这使得那些想要炫耀豪华与富贵的女子,只好挺直胸脯,小心迈步。手镯是嘉绒妇女追求的另一种重要佩饰,以金、银、象牙为主,有的妇女手臂上套着好几副手镯。那些已经被摩娑得油滑放光的象牙手镯,一代人又一代人地留传下来,说不定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妇女的礼仪装束,除脚下的藏靴与男子无异,且价值也较便宜外,其它服饰价值都在数千到数十万元之间。所以,这种礼仪性服装,在节日盛会里,不单是礼仪性的,更重要的是具有观赏的意义,也有互相比富或炫耀手艺的成份。近年来,这种炫耀服饰的风气更盛,每到节日,嘉绒妇女们穿戴上自己最漂亮的服饰参加各种活动,人人精神焕发,典雅庄重,雍容华贵,成了嘉绒藏族的服饰展览。近年来嘉绒藏族的服饰是在朝多样化发展,有完全改穿西藏拉萨服装的,也有改着汉族装束的。▼往期精彩回顾▼——《西藏西藏》,美得像一部神话!
生命不丹|一个不丹人在TED上的精彩演讲
航拍——
——《象雄文化在金川的活态传承》
——《牛粪》
——《我痴呆的母亲》
●经典音画:《HIMALAYA》
●涨姿势!独具特色的嘉绒唐卡!
●唐卡艺术对嘉绒藏族的影响
●古人吟咏金川
●旅游指南
●金川嘉绒藏族人际交往礼仪
●嘎达山风景区
●然旦兰卡甲波古战场遗址
●中国碉王——马尔邦关碉
●嘎达山石菩萨
●中国碉王——马尔邦关碉
●旅游指南摄影作品选
●神山圣湖
●国家AAAA景区——观音桥
●这些金川古迹,你知道吗?
●古人吟咏金川
●三千繁花等你赏——阿坝小江南
●古人吟咏金川
●雍仲拉顶的火供——祈愿世界和平、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史话金川》丛书发行,《金川民俗大典》《象雄·金川》《东女国最美的50张面孔》首发式
●雷子的诗
●大金川观音庙
●非物质文化遗产——楞琼格敬山锅庄
●索乌山风景区
●象雄文化传承圣地——金川(上)
●象雄文化传承圣地——金川(上)
●象雄文化传承圣地——金川(中)
●象雄文化传承圣地——金川(下)
●象雄和嘉绒渊源浅议
●象雄与金川的文明密码(摘自凤凰佛教)
●金川特产——金川鹦鹉、金川白瓜子
●谢家发的散文——金川,金川
●情人海——阿科里长海子
●抢救保护传统锅庄《楞琼格》
●听父辈讲那些地名的故事|观音桥地区
●险关要隘——刮耳岩
●唐卡中和睦四瑞的美好象征
●方言情景剧剧本·以德报怨
●大金川最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牛皮船
●把锅庄舞跳进了北京的金川人
●金川海子(高原湖泊)知多少?
●最引起乾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