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院简介
互联网与通信学院设有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业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专业,在校生人。
学院拥有一支*治素质良好,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校企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6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2人、企业工程师16人,双师型教师占84%,有安徽省级荣誉专业教师3人、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省级专业教学团队2个。教师能力卓越,近年,专业师资团队荣获安徽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5项。
近年来,学院主持承担省级教科研项目60余项,主编教材9部,发表论文余篇,申报专利百余项,参与企业大型研发项目9次。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安徽省省级以上赛项中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40项。
为满足专业教学需求,学院加大教学改革和教学资源投资力度。学院现有通信技术、软件技术2个省级教改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1个省级骨干专业;现有国家首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含智慧物联、云计算和大数据、移动通信三大系统,8个实训平台,拥有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与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实现专业共建,挂牌成立“先电云计算学院”;与安徽国信智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芜湖工业互联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全国首批“1+X”Web前端开发、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传感网应用开发项目试点工作。
学院始终依托行业、优化专业、融合企业、促进就业,深化内涵建设,办学实力、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特色、职教品牌逐步彰显。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高达90%以上,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5%,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青睐。
02
师资团队
互联网与通信学院拥有一支高学历、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学院专兼职教师69人,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12人,企业工程师16人,双师型教师占84%以上,其中有多名网络规划师、系统分析师和网络工程师。大批中、青年教师正努力成为各科骨干,在各项教、科研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03各专业介绍
互联网与通信学院设有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业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共八个专业,在校生人。
现代通信技术
专业前景
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面向“万物互联”的5G移动通信技术的到来,正改变社会的方方面面,通信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通信产业是当今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通信技术人才也是我国需求量最大的人才类型之一,据第九届无线通信与信号处理国际学术会议及相关机构预测,未来5G人才缺口达到达到万。年教育部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ICT行业创新基地合作协议》。我校从众多申报院校中脱颖而出,被确立为该项目全国首批遴选的18所合作共建院校,安徽省首家ICT行业创新基地,建设适应高职类通信技术发展的科研、教学体系,创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开展通信行业人才培养及应用创新,为我校通信技术教育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主要课程
宽带接入技术、光传输技术、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LTE4G移动通信技术、移动网络规划与优化、电信工程项目实施、通信工具软件、通信新技术。
就业方向
主要满足“宽带中国”、“互联网+”、“5G”等国家战略对通信行业人才的需求,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及沿海发达地区通信企业,毕业后主要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塔)、设备制造商(华为、中兴、大唐)及通信服务商从事移动通信相关的设备软硬件生产、网络建设、运营维护、业务销售等工作。具体工作岗位有:网络优化规划工程师、通信工程督导、通信工程师,通信工程设计师,通信产品销售与推广。
工业互联网技术
专业前景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德国工业4.0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在此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成为全球工业体系智能化变革的重要推手。工业互联网是通过工业资源的网络互连、数据互通和系统互操作,实现制造原料的灵活配置、制造过程的按需执行、制造工艺的合理优化和制造环境的快速适应,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构建服务驱动型的新工业生态体系。基于互联网智能制造“工业4.0”制定的“中国制造”t划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十年的产业发展战略,中国制造向智能化、自动化、互联网化的升级中,工业互联网必成主线。
主要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数字电路、网络协议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mysql数据库管理与应用、可编程控制器与plc技术、工业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攻防技术、工业网络安全技术。
就业方向
工业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技术服务等行业,从事工业网络环境的构建、配置、管理和维护,网络设备配置和调试,工业网络故障排查,系统漏洞修复和病*防御,信息数据的安全维护等技术应用性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主要岗位有:工业信息安全售前工程师、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维护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工业网络设备调试员、信息安全师等岗位。
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前景
当前,物联网技术开启了万物互联时代。物联网正在推动人类社会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把人们带进智能化世界。物联网技术已在制造业、农业、家居、交通、车联网、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果。物联网已经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据第四届全国物联网学院院长年会及相关机构预测,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当前物联网产业人才缺口较大。尤其需要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计算机组装与组网技术、智能设备芯片级维修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RFID应用技术、App移动终端软件开发技术。
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物联网相关设备制造商、物联网工程公司、物联网网络公司、物联网系统使用单位,从事物联网相关硬件设备检测维护及芯片级维修、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应用技术支持、物联网应用系统运行维护、物联网产品营销以及智能工程的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相关工作。主要岗位有:物联网应用调研员、物联网硬件/软件/网络管理师、物联网高级监理师、物联网智能家居设计师、物联网硬件开发工程师、物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等岗位。
人工智能技术服务
专业前景
大数据的积聚、理论算法的革新、计算能力的提升及网络设施的演进,驱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人工智能正加快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带动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助力经济转型。本专业是与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建的专业。该专业瞄准面向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人工智能平台运维、数据训练师、人工智能方案等工作岗位,围绕智慧医疗领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基础、数据库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Python编程技术、网络爬虫和数据爬虫、数据科学和可视化技术、机器学习算法应用、深度学习框架与应用、人工智能容器云平台构建、开源人工智能场景案例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主要面向人工智能应用、集成与服务产业集群,兼顾人工智能平台运营服务产业集群,针对系统综合管理软件平台的集成、运营与维护、应用开发等岗位。从事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开发与测试、数据处理、系统运维、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工作。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专业前景
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应用概念,被称为互联网的第三次革命,未来是属于云计算的时代。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将云计算作为战略性重点产业之一,存储云、医疗云、金融云、教育云等云计算技术已经渐渐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面对未来云计算产业的飞速发展,企业人才急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尤其是云计算类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呈现数十万的人才缺口。云计算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大量的就业和涨薪的机会。云计算技术终将引领未来,改变世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是我校入选教育部“双高”建设专业群建设的专业之一,年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赛项一等奖和安徽省一等奖。
主要课程
云计算导论、云计算网络技术与应用、H3C网络构建、LinuxShell编程、虚拟化技术与应用、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云平台搭建与运维技术、Hadoop大数据平台构建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