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系列: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智能+”与智能经济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我国各级*府重视培育壮大新动能,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的逆周期调节手段,来实现惠民生、稳增长、补短板、调结构和促创新的目的。人工智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七大建设领域之一,可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1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概览目前,中国在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机器翻译、中文信息处理、虹膜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的人工智能企业迅速崛起。数据显示,截至年一季度,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总指数得分位居前五的城市分别为北京(92.93)、上海(87.01)、深圳(86.52)、杭州(81.23)和南京(77.74)。其中排名前十的城市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第一梯队,主要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广州、苏州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排名在11-20位的城市主要包括济南、西安、重庆、青岛等,处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二梯队;排名靠后的郑州、石家庄、兰州、南宁等城市处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三梯队[1]。
图-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情况
注:受公开滞后影响,年专利数据公开不完整。
数据来源: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知识产权所
专利申请量是衡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的核心要素,对比全球各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量最高的国家,美国、日本分别位于二、三位。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呈快速增长趋势,自年起,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年后增长率又上了一个台阶,近两年的增长率更是令人瞩目,如图9-1所示。截止到年,我国人工智能累计申请专利数超过44万件,位居全球第一[2]。
在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前20榜单中,中国互联网和科技巨头百度公司位于第四位,其他入榜的中国公司包括大疆创新、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科大讯飞、松鼠AI1对1、字节跳动共计7家[3]。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中寻找落地应用场景成为核心要义,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行业经营模式及业务流程产生实质性融合,智能经济时代的全新产业版图初步显现,截至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超过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超过家[4]。中国科技企业人工智能算法研发投入占比不断加大,数据显示,年中国科技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约为亿元,其中人工智能算法研发投入占比9.3%,超亿元,且大部分投入来自互联网科技公司,主要人工智能算法应用领域——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语音合成,以及自然语言处理占比分别为22.5%、2.3%和7.1%[5],三者中计算机视觉相关算法研发投入占比最大,这与视觉相关创业公司数量、产业需求和*策导向呈正相关联系,计算机视觉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AI应用技术。
2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多行业新发展伴随国内人工智能热潮爆发,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行业进入成长期,行业格局逐渐清晰。通过对中国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行业中主要需求方、品牌数据服务商、主要中小型数据供应商等多方调研描绘市场情况,数据显示,年中国人工智能基础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0.9亿元,其中图像类、语音类、NLP类数据需求规模占比分别为49.7%、39.1%和11.2%,该行业核心业务与当下以监督学习为主的人工智能市场具有强相关性,市场发展前景向好[5]。
受益于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人工智能与电子终端和垂直行业的加速融合,重塑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产品形式趋向多元化,涌现出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大数据分析等一批人工智能产品,并正在全面重塑安防、金融、教育、医疗、交通、广告营销等行业。智能家居产业竞相打造开放互联平台,如华为Hilink、小米MIoT,海尔的U+等均通过云端数据交互,实现各智能终端之间的互联互动,从而搭建智能家居生态。同时智能灯具、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智能家居产品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市场增长亮点,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家居近些年出货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5%以上,年出货量达2.11亿台[7]。NB-IoT、LoRa、cat1、eMTC等作为低速5G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里,主要应用在智能传感、智能锁、智能家电等设备中。年2月,NB-IoT中国连接数破亿。从运营商分布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NB-IoT连接数均已超过万,中国联通则超过万[8]。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为代表的巨型电子商务企业在人工智能各个领域深化布局,如无人机、智能驾驶、语音、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算法及平台,并促使人工智能在中国初步实现产业化、商业化。人工智能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生活服务电商超级平台快速发展,平安好医生自主研发的AI辅助诊疗系统协助医疗团队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一站式会员服务,致力于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平台。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提升了电子商务企业运营、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而且挖掘、开拓了电子商务新增长点——智慧零售。AI技术在零售领域的应用于年起步、年落地推进,年AI+零售市场规模达到6.5亿,预计到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7亿元[9]。该种零售模式在充分应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等多种新兴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数据打通、场景贯穿、深度触达的“AI+零售”体系,完善消费者智能化、场景化和个性化的零售闭环体验。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硬件设备,从“端、边、云”三方面实时监控工作进展,采集制造过程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接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与网络零售平台打通的“数字化工厂”,高效协调生产、发货与销售订单。同时,5G技术给智慧零售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5G技术推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如C2M平台将更快的将消费者需求反馈到制造端;5G技术可为非标商品提供更多维度的信息展示形式,以赢得消费者信赖,如利用5G技术为生鲜商品提供溯源、运输、加工等环节的展示服务,使消费者从多种信息渠道了解生鲜供应的各环节。年“”期间,苏宁首家全数字化视觉无人店“SUNINGGO”就首次实现了将全数字化视觉无人技术运用于零售全场景。此外,人工智能在今年的新冠肺炎防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非接触”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已经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无人零售、无人值守、无人仓储、无人物流等行业的非接触式服务需求大涨,无人经济称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零售企业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提高运营能力、促进销售额增长、降低人工等经营成本,并且可通过改善顾客消费体验,促进消费者转化率提升,为零售企业业务发展增添动能。
知识图谱、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在金融行业,例如,智能风控在信贷、反欺诈、异常交易监测等领域快速发展,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智能风控产品,如蚂蚁金服推出“蚁盾”“芝麻信用”,网易金融风险防控系统“北斗”等。智能支付以生物识别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语音支付、人脸识别支付、智能穿戴设备支付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无停顿、无操作的支付体验,并运用于停车场、超市等多元消费场景。智能客服在改善用户交互式体验的同时,了解服务动向并把握客户需求,为金融机构的舆情监控和业务分析提供支持,如招商银行通过智能客服每天为客户提供超过万次以上的在线人机交互,能够解决99%的用户问题。智能营销结合金融产品和目标市场的特点,提供个性化和精准化营销。智能投研克服传统投研模式弊端,快速处理数据并提高分析效率。智能投顾聚焦个人投资理财领域,辅以营销咨询、咨询推送等增值服务。未来,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将不断走向成熟,推动行业迈向智慧金融时代。
参考文献:1.36氪研究院.新基建系列之:年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报告[EB/OL](-07-21)[-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