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发展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装配式住宅建筑质量风险浅析
TUhjnbcbe - 2021/4/6 20:39:00

一、背景及*策介绍

图1蒙特利尔67号住宅(年)[1]

装配式建筑技术是一种绿色、集约、高效的建筑技术。现代装配式建筑技术起源于欧洲,19世纪20年代初,随着欧洲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由于住房短缺以及建筑业劳动力匮乏,欧洲各国纷纷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法国是最早推行装配式建筑的国家之一,主要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达到80%;英国*府与行业协会紧密合作,积极引导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实现装配式建筑产品化、集约化、工业化的目标;日本在保障性住房中率先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经过数十年发展,装配式建筑领域标准和规范趋于完善,装配式建造技术臻于成熟。在地震高烈度地区,装配式建筑经受了多次突发地震考验,表现出可靠的抗震性能。

图2装配式结构梁柱节点展示[2][3]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水平提升、人口老龄化加剧,建筑行业劳动力缺口不断增大,建筑行业必然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装配式建筑将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71号),建筑产业升级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指出:“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一批极具代表性的装配式建筑已在我国北京通州行*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落地,如北京行*副中心办公区工程、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工程等。

图3北京通州行*副中心市*府办公大楼[4]

图4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工程[5]

年3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两个总目标:“到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到年,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截至年底,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均已出台各自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及相关*策。北京要求“自年3月15日起,新纳入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项目和新立项*府投资的新建建筑应采用装配式建筑”;上海要求“年起外环线以内新建民用建筑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外环线以外装配式建筑占比超过50%”;天津要求“年底前,*府投资项目、保障性住房和5万平米以上公共建筑应采用装配式建筑,建筑面积10万平以上新建商品房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不低于总面积的30%”。综上,发展装配式建筑尤其是装配式住宅建筑已是各省市推动装配式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图5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吊装施工[6]

二、装配式建筑概念及优势

装配式建筑是指采用工厂模块化生产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通过拼装形成有机整体的建筑。从结构体系来说,装配式建筑可分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木结构等;从建筑部位来说,装配式建筑构件可分为主体结构构件、外围护墙及内隔墙构件、装修及设备管线构件。目前我国的装配式住宅建筑主要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对于装配式建筑,只要处理好各个构件间的连接节点,就可以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建造房屋。

装配式建筑技术将建筑工地复杂的施工工艺转变成了模块化的拼装和搭接,大大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复杂性,提高了施工效率,减轻了施工污染排放。有数据显示,相比传统混凝土现场浇筑式建筑,装配式建筑能够缩短施工周期25~30%,节约用水约50%,减少砌筑抹灰砂浆约60%,节约木材约80%,降低施工能耗约20%,减少建筑垃圾70%以上。

三、基于IDI的装配式住宅的质量风险

装配式建筑技术虽然优势众多,但是由于我国现代装配式技术尚处于完善期,相关设计、生产、施工标准尚未成熟,装配式住宅建筑中的质量风险尤为突出。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InherentDefectsInsurance)作为近年来*府及行业大力推广的险种,能够保障新建建筑因设计、施工错误以及建筑材料质量原因等引起的物理损伤、塌陷等导致的损失。针对IDI险种保险责任范围,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主要质量风险可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结构整体安全风险

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装配式构件连接节点的可靠性。连接节点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度。“强节点弱构件”是结构整体概念设计的重要原则,只有结构的节点(如梁柱节点)承载能力高于构件(如梁、柱构件),才能保证结构整体的安全储备,并使结构模拟计算符合理想假定条件。相反,如果结构的节点可靠性无法保证,结构的安全风险将明显上升,进而导致风险事故的发生。

第二类局部构件的破损、变形、开裂、断裂

传统现场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的绑扎与混凝土的浇筑都是在建筑原位进行。结构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即进入养护期,外部干扰因素较少。相比而言,装配式构件从构件厂生产完成到现场安装就位并形成整体结构,需要经过复杂的吊装、运输、堆放、再吊装、就位安装、节点连接以及现浇层浇筑等环节。不恰当的吊装、运输、堆放和施工方法会对成品构件造成损伤和破坏。装配式结构构件施工阶段的潜在质量缺陷会在后期使用过程中逐步显现,进而形成变形、开裂甚至断裂等质量问题。

第三类有防水要求部位的渗漏

相较传统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式结构由离散的构件拼接而成。构件间拼缝数量众多,为无孔不入的防水渗漏问题提供了风险诱因。对于住宅类产品,防水渗漏问题对业主居住体验影响重大,防水渗漏质量风险不容忽视。

四、装配式住宅质量风险防控

质量风险防控是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核心环节。质量风险管理机构(TIS,TechnicalInspectionService)作为风险防控的重要参与方,应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施工安装方式,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展开装配式住宅质量风险防控工作。

1、设计阶段质量风险控制

装配式建筑设计理论仍在不断完善,TIS机构在考查设计阶段质量风险时,应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装配式住宅建筑质量风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