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泓,男,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刘静,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周文泓,刘静.数字人文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双向构建要点研究[J].图书与情报,(06):-.
本文字数,阅读全文需要约24分钟。
数字人文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双向构建要点研究
周文泓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
刘静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摘要:在数字人文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间融合共生的背景下,二者双向建构基点的提炼旨在明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面向数字人文的发展途径。文章通过代表性案例发现与解析两大领域围绕信息活动、项目管理和学科教学的双向构建要点及其具体作用内容。基于构建要点的描述与阐释,从信息活动至顶层认知的理论深化、从项目管理至行动模型的方法拓展、从教学优化至学科升级的教研演进三大方面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的整体发展提出启示。
关键词:数字人文;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数字转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DOI:10./tsyqb.-.104
1引言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以下简称“图情档”)领域是人类社会信息世界重要的管理者和共建者,数字人文于技术进步和人文存在共塑的社会转型中以信息活动为载体展开。由是,数字人文与图情档存在诸多关联与融合,明确和深入理解二者相互建构的基点是寻求图情档领域参与数字人文建设且反哺自身发展的重要维度。纵观两大领域的实践发展历程:一方面,图书档案等文化遗产是数字人文领域建设的资源基础,而数字人文带来的方法和工具丰富着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的生命力和可能性。从罗伯特·布萨(RobertoBusa)神父运用计算技术完成托马斯·阿奎那著作集的索引编制[1],到如今“威尼斯时光机项目”依托海量档案资源推进至“历史与大数据”阶段[2],数字人文领域必须以档案文献等组成的信息资源为基石,更需要图情档为数字人文提供研究、教育与实践资源;另一方面,数字人文领域同样促进图情档领域丰富自身的理论与方法。如“谷歌图书”等大规模的数字图书馆项目[3]和“数字敦煌”等文化遗产数字保存实践[4]等触发信息管理从认知、方法到工具应用的体系建设。然而,尽管实践中逐渐明确了关联融合的趋向,但在时空发展中二者的关联要点和演进脉络在多样化的实践中尚需厘清。着眼于研究层,图情档领域从不同切入点对其进行了多维度解读。一方面,偏重实践层的研究内容包括:面向数字学术服务加强图书档案资源建设[5-6]、开展数字记忆工程和文化遗产数字保存[7]、语义分析和移动视觉搜索等数字工具的应用[8],以及图情领域数字人文教育模式及课程设置[9-10]等节点所切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偏重理论层的分析则着眼于从人文、管理、技术等维度探讨[11]:核心术语的诠释与重构如档案概念辨析[12];数字人文带来的图书馆服务方向拓展[13];方法论层分析书目控制、文献循证[14]、文献计量等学科专业方法[15]的运用更新及内涵延展[16];文化批评[17]和文化信息学视角下[18]数字人文与图书馆间关系模型[18]等。这些研究显示出“图情档领域为数字人文建设提供支持与服务”和“数字人文为图情档领域提供着新的发展方向”两方面的内容。然而,现有研究多侧重于单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