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严重的旱灾袭击了肯尼亚。在肯尼亚的东北部偏远乡村中,人们依靠水罐车送来的饮用水,度过一个又一个难熬的日子。
四岁的哈瓦·努尔每天都会和人群一起,拿着取水的工具,等待着水罐车的到来。个子小小的她站在人群的最前面,拿着由切开的塑料水瓶做成的漏斗,配合着自己22岁的叔叔伊斯梅尔·侯赛因,一起往自家的容器里灌着水。
伊斯梅尔回忆道:“干旱情况最严重的时刻,大家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需要水,但水罐车来的时间并不固定”“有时两次送水的间隔,甚至会达到几个星期”。
(图片来源:UNWATER)
说到非洲,很多人的心中不自觉地会涌起两个词汇“干旱”与“疾病”。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年发布的《饮用水卫生进展》报告中,肯尼亚被列为全球24个饮用水最不卫生国家之一。
报告显示,肯尼亚有万人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此外有万人依靠河湖水源为生,万人的饮用水来自水井、堤坝和零售商贩,万人每天平均花费30分钟获取饮水。
(图片来源:网络)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肯尼亚常年降水量较少,且由于地表形态主要为荒漠和草原为主,蓄水能力弱,肯尼亚的自然环境导致缺水现象严重。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缺乏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导致了肯尼亚人民普遍缺乏干净的水源。
水,是生命最简单的渴望,可是在非洲大陆,却是许多人为之付出生命的梦想。气候带来的天灾我们无力抵抗,可我们总能做点什么,给非洲的他们,送去一杯干净水。
(图片来源:网络)
本次调研,我们将带领同学们拜访内罗毕市区几大净水厂,了解非洲最新的净水工艺;我们还将到访东非最大的城市贫民窟基贝拉,深入了解贫民窟内部居民的饮水安全现状并制作方便传播的饮水安全知识手,传播健康的饮水观念;最后,我们会带着本次调研的成果进入联合国内罗毕总部,进行成果展示。
参考课题
课题1:如何制作净水设备,帮助非洲贫民窟居民解决“用水难”?
课题说明:学员将调研肯尼亚贫穷居民饮用水的现状,对饮用水源进行化学、生物分析,并基于水处理原理,为贫民窟居民设计简易净水器。
相关专业:化学、生物、工程、医疗卫生、水资源管理等
课题2:饮水问题为社会发展造成怎样的影响,商业创新与新型公益又能如何能帮助解决?
课题说明:学员将从社会学等维度去思考饮水问题相关的性别不平等、经济赋权问题等,了解干净饮用水在非洲贫民窟居民面临的一系列环境、社会、经济挑战中的角色,并研讨商业创新、NGO、社会企业如何能够帮助这些问题的解决,写作调研文章。学员还可以通过商业义卖/众筹的方式,为当地制作、捐赠一批简易净水设备,并尝试在其中建立可持续商业运作模型。
相关专业:社会学、公共管理、国际发展、商科等
(图片来源:网络)
课题3:如何教会非洲孩子“安全地喝水”“正确地用水”?
课题说明:学员将结合联合国组织在国际上推行的WASH(洗手)项目等方法论,结合肯尼亚贫民窟缺乏干净水源、缺乏良好卫生习惯等现状,钻研教育方法和宣传方法(包括视觉设计),为贫民窟小孩制作饮水安全知识手册、洗手宣传海报等;
相关专业:教育学、心理学、艺术设计等
课题4:甘霖能否滋润我们在非洲的“中国故事”?中国青年如何发声?
课题说明:中国人在国际上,走出去了却没有走进去,“买卖象牙”“不参与公益”,是很多人对中国的标签。中国的形象,和每一个走出去的我们有关。中国青年可以参与其中并作出改变?作为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