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最新资讯分享
广东省的“十四五规划”与远景目标提出:“沿海经济带将突出陆海统筹、港产联动,做强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完善‘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加快构建世界级沿海产业带。”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发展高地,重点发展海洋油气、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等产业集群,培育天然气水合物等海洋新兴产业,推进海洋交通运输、船舶制造、临海石化钢铁等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建设海洋牧场。
加快推进建设滨海旅游公路,发展国际邮轮母港,建设以海岛旅游为主的海洋旅游产业集群。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十四五规划”与远景目标提出:“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国内省市合作,加快建成连接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陆海新通道。”
打造千万标箱大港,实施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扩能优服行动,完善沿海岸线规划,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畅通高效经济的国际航运物流枢纽,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实施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行动,推动平陆运河、湘桂运河、*桶至百色铁路、沿边铁路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构建海陆统筹、海江联动的交通体系。
实施通道物流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南宁陆港型、北钦防海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柳州、桂林、崇左等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加快建设中新国际物流园,培育壮大海铁联运,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大格局。实施通道产业融合发展行动,培育发展枢纽经济,与沿线地区共建一批“飞地经济”园区和无水港。
依托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入推进与东盟国家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国际通关合作,在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州市
广州市的“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枢纽功能更加强大,世界级空港、海港、铁路枢纽地位更加稳固。
”
聚焦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做强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承载区。
加快建设海洋强市。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科技、做强海洋产业、壮大海洋事业,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做强现代海上航运物流,壮大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布局建设深海油气矿产资源开发、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工程等产业集聚区。
高水平提升国际航运枢纽,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推动广州港与珠江口内及珠江西岸港口协同合作发展,拓展更多无水港,建成南沙港四期、南沙港铁路,推进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南沙港五期建设,做优做强*埔港,强化国际航运中心功能。
深圳市
深圳市的“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提出:“发挥贸易强市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国内优质产品出口集散地。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通过数字赋能促进贸易方式优化升级,提升贸易效率和便捷性。”
探索全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贸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规则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
扩大金融业、航运业等对外开放,实施国际船舶登记、保税加油等改革,强化深圳天然气交易中心交易平台功能,探索建设深圳国际原油交易中心。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坚持陆海统筹,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推动智能海洋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南方海洋科学城建设,促进海工装备产业智能化和高端化发展。推动高端航运要素集聚,加快发展航运金融、海事保险、航运法务等高附加值航运服务。大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高标准规划建设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布局一批海洋领域基础研究平台、海上试验场、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平台等重大项目。创新发展海洋金融,筹建国际海洋开发银行。
巩固提升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加快超大型集装箱码头和深水航道建设,巩固欧美航线优势,构建近距离内陆港体系,发展海铁联运和水水中转,完善深圳港集疏运体系。
防城港市
防城港市的“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提出:“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机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强首府战略,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钦防一体化建设,深化与东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合作,建设海边山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成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城市、沿边开放新高地、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南向门户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
提速发展向海经济。科学布局向海经济发展空间,规划“一轴两翼多区”的向海经济发展格局,谋划实施向海产业壮大、向海通道建设、向海开放合作、海洋科技创新提升、蓝色生态屏障构筑、向海经济产业招商、向海金融服务助力等“七大行动”,提升向海经济发展质量。建设企沙、双墩、天鹅湾三大渔港经济区,发展现代远洋船舶修造、海洋装备零部件和配套设备、海洋新材料和清洁能源等产业,形成一批向海发展的主导产业聚集基地,建设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冷链经济,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和相关基础设施,积极培育“冷链+”业态,建成“一带一路”国际冷链物流枢纽城市和中国—东盟国际农产品集散贸易加工中心。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引进培育海洋人才,推进“数字海洋”创新工程建设,鼓励开展向海科技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落实自治区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扩能优服行动,建设国际国内一流的海洋港口。配合自治区战略,推动平陆运河与我市港口加快对接。建成一批5~40万吨级码头集群及配套航道,开行至中西部地区的海铁联运班列,新开行防城港至东南亚、日韩、欧美等近远洋航线,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推进港产城海联动发展,加快发展港航服务业、国际贸易,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实施智慧港口工程项目,加快全自动码头建设,打造绿色智慧港口。实施通道物流提升行动,完善铁路枢纽站场、临港物流园等设施,完善交通集疏运体系,推进海港、河港、空港联动,构建连接内外、畅通高效的陆海空运输网络。继续以“北联”为先导,实施通道产业融合发展行动,密切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西部省(市)合作交流,建设“飞地园区”,打造西部产能合作基地。建设服务西南地区的大宗商品集散交易中心,推进商品期货交易交割库建设,形成大宗商品供应链物流交易的“防城港指数”。
加快推进防城港邮轮码头建设,开发邮轮航线,发展邮轮旅游和游艇产业。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实施边境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完善与东盟国家的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以贸易、航运为纽带拓展金融服务,集聚航运贸易金融主体,开展航运贸易金融业务创新,着力打造边境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航运贸易金融服务高地“两区一高地”,加快形成面向中南西南和东盟的金融服务触角和服务网络,推动成为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的重要支撑。
重庆市
重庆市的“十四五规划”与远景目标提出:“初步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
强化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干支融合、多式联运功能。推动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建设,组建长江上游港口联盟,加强港口协作、航道联建。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支持重点区县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
加快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统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种方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类要素,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现代物流体系、*策创新体系,强化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做大做强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升重庆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功能,更好发挥连接西部地区和东盟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统筹完善亚欧通道,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增大渝满俄国际铁路班列开行频次,积极衔接中蒙俄经济走廊。优化畅通东向开放通道,加快推动长江*金水道、沿江铁路建设,大力发展铁公水多式联运和铁海联运。优化拓展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深化陆上贸易规则探索,强化与国际多式联运规则对接,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
湖北省
湖北省的“十四五规划”与远景目标提出:“建设高水平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加快推动长江沿江港口优化整合、联动发展,建设内畅外联、统一管理的高等级水运主通道,优化区域水运网络布局,建成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汉江航运能力提升工程。
支持船企,点亮在看!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