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气象学是研究海上大气物理特征和动力特征,以及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由于海洋气象学既涉及大气又涉及海洋,因此它是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共同研究的领域。由于海洋水体也处于持续的运动中,研究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需要将大气动力学和海洋动力学相结合,将大气物理化学性质和海洋物理化学性质相对应,进行分析与诊断,探讨海洋与大气间的驱动与响应、耦合与反馈。这就决定了海洋气象学涉及的内容涵盖海洋、大气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边缘海岸带的相互影响等多种复杂领域。这是一个多学科结合领域,在我国还正处于积极发展阶段。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国内与国际海洋气象组织,以及国际海洋学与海洋气象学联合技术委员会的组织框架、职能活动及现状的信息,并由此提出一些目前在我国海洋气象领域出现的问题,以期对我国海洋气象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一、中国海洋气象领域发展现状
随着地基空基监测设备与仪器的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对海洋气象专业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我国海洋气象学科依托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的深厚学科理论,正在兴旺发展。但是由于海洋气象是大气与海洋两个学科的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因此在学科分类和归属方面还存在模糊,例如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年出版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中,所列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编号)的范围共涵盖5项: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以及海洋技术,并不包含海洋气象学。在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编号)的范围,共涵盖3项:气象学、气候学,以及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仅在气候学中提到气候学的理论基础是气象学、大气物理、大气化学、海洋学、生态学、地理学和水文学等,没有明确的海洋气象学分类学科。根据互联网检索,在我国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中,仅有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与大气学院、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以及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开设海洋气象学课程。
在科学研究方面常用的中图分类号中:在总类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目录P下,大气科学目录P4中有海洋气象学编号P47。但没有进一步的次级分类。而在海洋学目录P7中,海洋气象的内容相当丰富,如P+.2海洋气象,P+.3海洋气象观测仪器,P海洋气象学,P.1海上气象基本要素,P.2海洋天气,P.3海洋热带气象,P.4海洋天气预报,P.5海洋气候,P.6海洋与大气的相互关系,P.7海洋动力气象学。因此海洋气象学涉及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两个领域,附属于这两个学科,分类较为复杂。
在学术研究组织中,中国海洋学会下设了24个分会或委员会,其中包括海洋水文气象仪器分会、海气相互作用专业委员会,与海洋气象学内容相关。国家海洋局的局属单位中,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海洋预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