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发展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TUhjnbcbe - 2020/11/22 2:26:00

导语

年10月5日至10月7日,正值羊城金秋之季,花城处处国旗招展、彩旗飘飘、丹桂飘香、花团锦簇。我通过三天国庆假期时间,接受了正面管教家长讲师认证班培训后,收获良多。

看到群内小伙伴们的陆续分享实践和感悟及困惑,忍不住也跃跃欲试,思考着何时能乘热打铁、学以致用、在工作中也能为他人分享和传播自己收获到的经验和正能量。

“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所以说,能用所学所思所感所获为他人分忧解难就是幸福。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和与师生家长们的谈心聊天中时常能感受到的老师们的苦恼和焦虑,与其等待机会不如立足工作所需创造机会。

考虑到本单位的*建工作任务和育人工作实际,都需要校长和书记带头学习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并在分管工作中敢于担当、勇于实践和创新。

为此,经过一周多的沉淀酝酿和精心准备,在正面管教专家高广方老师的点拨下、在数位热心*员和老师的积极配合下,分别于年10月的第三周和第四周两个周五下午——16日下午和23日下午,我终于尝试为我校14位*员和29位班主任老师,先后开展了两场主题相近、内容各有侧重和差异的正面管教讲师的赋能带导实践课,活动全程所看所为所想所获皆满满,值得长久深刻反思和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和提炼。

正面管教于我而言,接触的早,实践的缓。两次体验带导,事实证明,都是行之有效的。故此,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将会不断在具体工作中针对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开展和应用下去。

面对从教25年来,不同时期纷至沓来的各类教育教学流派、理论、新理念和新模式、新方法、新工具,每样都具有其时代价值和适用性,都需要教师在业余时间去深入学习钻研和不断实践探索,边学边试边悟。在比较中取舍和有选择地内化,是每一位有责任和担当的人民教师扎实成长,并形成个人教育教学风格和独特教育教学魅力、提升本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不可或缺的过程。少数幸运的教师大概需要十来年的成长期,普通资质的大多数教师成长起来也许要贯穿其教书生涯全过程。

我很普通,属于后者,对待每一样新生事物皆积极拥抱,但力求保持清醒的头脑,去稳妥接纳和慎重吸收,力求让自己的成长犹如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般,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竭尽全力汲取适合自己生长规律的天地之精华和教育养分,而不消耗和浪费丝毫时间,更不能草率成长失衡失矩而导致营养不良,从而贻误学生、耽误家长,在结束职业生涯后的岁月里,贻笑大方。

正面管教是基于阿尔弗德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理论和工作成果,由简.尼尔森和琳.洛特开发而形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承认人格的统一性和人具有“社会情感”;承认每个个体基于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而构建的符合个体特性的“私人逻辑(privatelogic)”;认为人类的每个行为背后均具有“目的性”;人生而自卑,同时具有自卑感和优越感两种特质,永远在从“感觉不足”向“想象更多”运动;倡导“尊重与平等、和善而坚定、不娇纵不惩罚”的教育理念。其中,最令我和我的同行朗朗上口和欣赏的理念,即“和善而坚定”,既不过分和善,也不过于坚定,和善与坚定并驾齐驱。既不去娇纵也不去惩罚,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势利导,均采用和善民主而持之以恒的教育方式。

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理论。通过参加数次课堂体验和亲自组织,共计面向43人次的先后两次带导体验活动。我对“带导者(Facilitator)”和“教师(teacher)”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传统教师更多的是“授人于鱼”,而带导者更倾向于循循善诱、主张“授人于渔”。

所以,在传统教育中容易出现的“教师本位”和“教师中心”、“满堂灌”,在带导体验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调整和改善。带导者通过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高超的场面组织驾驭和调控能力,使课堂中的全员既能在团队中积极学习思考,又能自主参与和表达,每个学习者虽然具有身心、知识、能力、思维、经验、策略、表达等的差异,但在活动体验中,每个人的观察、感受、看法、决定和分享及解决策略没有高下之分,每个人都在体验自己、倾听他人的同时、感受自己、表达自己和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即所谓:在体验活动中,没有最好的自己和他人,只有不断超越和完善自我的、更好的自己和我们。

我本人的“顶牌”数次测试首选都是“老鹰——控制型”,次卡目前在“变色龙——取悦型”和“狮子——力争优秀型”间有所转变。“控制型”的特点就是力求完美、对人对己求全责备、不能原谅犯错和过失,希望一切尽在掌握中、为人处事都力戒意外和失控的状况出现,对于不能如期、如计划顺利进行的各种状况耿耿于怀、难以释然。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对人对己都会造成无形的压力,给人以过于严苛、不善变通、难以亲近的刻板印象。

这样的类型做“带导者”的优势是,设计和实施用心精细周到,过程调控井井有条、按部就班,不容易出现拖延和场面失控的情况。不利之处在于,过于“主导”话题和急于评判,容易给参与者以压力和暗示、结论,不利于参与者体验轻松自在的氛围和敢于畅所欲言、从而无法动态生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意外资源”和奇思妙想、久而久之容易固步自封、失去民主和创新性。

譬如说,我在*员和班主任赋能活动中均实施了“顶牌”体验环节。起初做两个方案的统筹设计时,考虑到部分班主任同是*员,避免因两次活动内容有重叠而造成部分教师审美疲劳,就没有在第二场班主任沙龙中安排“顶牌”环节。但随着班主任赋能活动的进行,观察到当天到场的大多数班主任都是教龄一到三年的新教师、新班主任,部分教师的参与状态反馈也带给我一些新的启示,我现场临时决定增加“顶牌”环节,以帮助更多教师更精准地把握和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投身于活动体验

。事实证明,这就是“控制型”在促进“带导”环节中善于自主“把控监督全局”的优势体现。

再譬如,在*员活动中,我请每一位*员按照句式做“自我赋能”——“对自己的积极想法:

1.我的——认为我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2.我想纠正他们,对他们说:——。

3.我的特别之处在:——。

请与搭档分享,你的看法,感觉和决定。”

每个同志都在我的目光“期待”下(哈哈,期待了吗?其实,我是没有意识到的,不过有位同志说:“既然你都看到我了,那就我先说吧……”,让我感到自己传递出去“压力”了。)纷纷开始分享。其中,有一位同志说到:“我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每个人都一样,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完成最平凡的工作……。”我在最后“带导”时就没忍住,还是不由自主对其总结评价了一句“你怎么会没有特别之处呢,你不是最欣赏周杰伦吗,周杰伦就很特别啊……”——言下之意,喜欢和欣赏特别人士的人,本身就自带特殊体质,这就是“控制型带导者”不由自主想主导场面和急于给参与者“下定论”的特点。其实,他认为“自己没有特殊之处”,想表达的是“自认为自己甘于默默奉献的情怀”。我操之过急,当时就没有完全体会到对方话题背后想传递的内涵。由此可见,今后为了实现有效“带导”,令每一位参与者真正成为体验活动的中心,置身于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去充分地体验、分享、感悟、自我赋能和成长,我还需要扬长避短,更多地把活动“体验权”交还给每一位参与者(努力方向之一)。

于是,在结束前的“致谢”环节中,大家兴之所至,自发地手拉手围成一个半圆,看到场面过于和谐,我的“次卡特性之一——取悦型”就发挥作用了,为不扫兴,我马上附和:“我也来!”就站起身坐进了老师们中间,和大家一起手拉手互相致谢。回顾现场所拍摄的照片,当时的画面还是很和谐美好的,算是个完美的句号吧。

其实,每个人的“顶牌”特性和性格、血型、情绪一样,没有绝对好坏,只是压力和责任背景下的真实表现和本能反馈。我们“带导者”更该在立足“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情形”、善于调控情绪和自我悦纳的同时,一视同仁地、和善而坚定地对待不同特质的人和事、物。

两次带导体验都有提及和简介“错误目的表”,毕竟带导的对象都是教育工作者,且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群体。其所学专业和日常教学中,均在提倡和践行正向行为支持策略。

所以当我抛出“错误目的表”概念时,大家皆心领神会。不过,当提示大家采用“错误目的表”循迹找出错误行为对象行为发生背后的目的线索和解决策略时,大家的表情和肢体表现给我的反馈是:“啊,原来如此啊!”

的确,正如阿德勒所言:每种行为背后都有其目的性。在每种行为的冰山下,比比皆是各种各样由来已久的个人身心和家庭、社会等成因:有些来自遗传基因、有些来自原生家庭的教养特色、更有每个人的丰富成长经历和综上所述成因而形成的每个人根深蒂固的“私人逻辑”,皆对人事物共同发挥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日常我们所见所闻所教所遇时,常感啼笑皆非和无可奈何的每种行为背后,何尝不是一个个被情绪、压力等困扰而急需救助的“失*”和“失心”人和因利益驱使而日渐走入迷途的“失德”和“失志(智)”人呢?我们需要时刻对照“错误目的表”躬身自省和协助、支持亲朋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他人。正所谓,立己利人。

在带导实践体验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是:人是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中的。即,变化才是永恒,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所以,人类的未来一切皆有可能、无可限量。

当我们感觉好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才能发生真正的联接和互动,教育才能从中产生无穷的“滋养”价值。

纵观环宇,万事万物,皆会在合适的土壤和环境中自然生长。更何况是已经进化到生物金字塔尖的智慧人类呢?可以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无声”,每一位教师今天的每一次拙朴“带导”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每一位被教育对象,在感受到真实的爱与滋养后,在未来实现自我管理和自律成长。教无定法,无论教与不教,我们的每一个培养对象皆会按照自己独特的生长规律,历经风雨后健康茁壮成长。

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两次“自我赋能”带导体验活动中,原计划是为两类教师群体带导,预期是各小组积极互助讨论解决“校务事”。结果,在自然轻松、畅所欲言的氛围中,几位已荣升为人妻(夫)和人母(父)的同事,不仅贡献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教学案例解决策略,还不由自主纷纷对爱人、家人、孩子……身边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和家务事进行了分享,每个人尝试用“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和“我看到——、我感到——、我的决定是——”等的句式,纷纷自发地真实再现和真诚表达,得到了在场其他同行的积极反馈和协助。

自然而然的,我们水到渠成就完成了PHP家长互助解决问题操练。

例如,在丛林体验现场,一位再现“家长”的同行,看到“孩子”被骂哭了,很内疚地说到:“我其实很想抱抱你。”另一位做“观察者”的同行就说:“其实,我感到最需要帮助的是家长,到底是什么样的压力让家长奔溃了,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很想让孩子抱抱自己的家长”。而扮演“孩子”的同事则说:“看到“孩子们”被骂,想到自己班上的某位学生,我感同身受,现在了解了学生当时的感受,所以我哭了。以后,我会尝试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和方法”。还有“观察者”分享时说,“平时对自己孩子要求太高了,其实,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已经很努力了,以后会改变态度和方法及表达方式”。还有的体验者,真实体验到了,“当成人批评孩子时,成人的居高临下和孩子的卑微渺小,由此决定无条件的爱孩子与改变自己……”。实践出策略,问题就这样被参与者们集体互助并解决了,一切方法和策略皆来自于现场的每一位参与者的智慧,这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很感谢两次“带导”体验,从学习到实操,从设计到实施,从被“带导”到自己亲自“带导”,这是两次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尝试。尽管,两次设计各有瑕疵、内容不断有更新变化、过程调控张弛无度、言语不够精准洗练,人员场地安排有失周全……总之,回顾全程错漏瑕疵不少,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是,错误才是最好的学习时机。在一次次反思中,我对很多相关理论和案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甚至产生了再去回顾和钻研沉淀理论和案例的动力。

同时,当得到参与者的衷心感谢时,特别是有老师说到:“你的风格很适合在台上‘带导’”时,我的内心还是很满足的。哈哈,很有成就感。

一切有价值的理论和能够产生实效的教育教学工具、带着温度和关爱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不断摸索、践行和推广。

教育工作者,能够学以致用、站稳站好三尺讲台,将平生所见所闻所学所思所感所获,甚至把错漏过失的经历和善而坚定地近距离分享给同行和学习对象,令对方能在现场有所启发和事后有所收获,甚至防微杜渐,防范和避免其今后有所错失,就是传道授业和解惑。

这就是每一位平凡的人民教师的“初心”和最大的职业价值感和成就感。

作者简介

惠琳,多年各类学校教育经验,现工作于特殊教育学校。年国庆认证成为正面管教家长讲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