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点击查看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宣传片▲
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集电子技术、人工智能与互联网、信息与通信技术于一体的热门专业。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中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当仁不让的网红专业,因其适合当今IT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潮流,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十分广泛。
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建立于年,前身是原山东纺织工学院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年作为山东省“信息工程试点专业”,年获批“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年获批“电子信息工程”青岛大学校级品牌专业,年“电子信息类教学团队”获批青岛大学校级教学团队。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考必选科目
物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培养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拥有专任教师12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有国外访问学者经历6人。近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技项目及服务地方的横向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El检索学术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按照“学科交叉、国际视野、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开设数学物理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复变函数、大学物理和实验等)、计算机和软件技术(计算机基础、微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等)、电子电路基础(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等)和专业课(通信原理、信号与信息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智能仪器设计技术等)等四大类课程,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软、硬件基础,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专业特色
本专业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应用基本能力。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以及其突出的交叉性和共享性,不断丰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积淀。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已凝炼出较有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学术研究已形成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生物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传感器与信息获取技术等相对成熟的研究方向。开展”以学为中心“教学革命,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创新,引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学科竞赛、互联网+大赛等各种创新竞赛活动,学生大量参与各类高级别科技创新活动与学科竞赛,近几年取得省部级以上奖项余项;全员教师参与本科生学业指导,进入教师科研团队,带领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专利等成果。毕业去向
近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升学就业连创新高,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升学率达到39.9%(年同专业省内平均22.29%),大部分同学升学到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行业强校继续深造。截止5月底就业网上签约率已达到90%(年同专业省内平均71.66%),就业对口率87%。优秀学子
宋伟
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保研至北京邮电大学。曾多次获得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学习优秀二等奖学金2次、青岛银行奖学金。曾获得第十届“中国电机工程学生杯”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高数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省赛区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TI杯二等奖、第十四届五一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高信杯”青岛市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青岛大学“优秀学生”、“学习标兵”、“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曾获得NILabVIEW助理开发工程师认证证书。
专业名师
杨国为
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计划项目等多项;出版专著4本;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0多篇SCI期刊论文。王英
教授硕士生导师
北京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工学博士。主讲课程:电路原理,电磁场,电工学,数字图像处理等。主要研究领域/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混沌及其信息安全。迟洁茹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青岛大学博士,昆士兰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智能信息处理、机器人控制;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2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4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指导多项电子设计竞赛并获国奖、省奖等十余项奖励;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1项;青岛大学教学十佳、师德标兵、教学优秀奖等。
于腾
副教授
韩国汉阳大学电子通信工程专业博士。青岛市发改委工程咨询院评审专家。近年来,在国际著名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领域发表SCI论文20余篇,并担任IEEE和IET旗下多个知名期刊审稿人。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目2项目,产业合作项目5项。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视觉、自动驾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李钟晓
博士硕士生导师
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清华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深度学习的理论和应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青岛市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等纵向课题以及企业横向课题多项,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子课题、企业横向课题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0多篇SCI期刊论文,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会议,并以第一发明人授权4项国家发明专利。
陈倩倩
博士硕士生导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工学博士。主讲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随机过程。主要研究方向:雷达成像、目标识别、机器学习。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