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小康网」
中国小康网1月10日讯记者郑良秋日暖阳下,小桥流水乌篷船,紫薇花开浪漫惹人醉,五颜六色的百日菊自由生长……“微改造、精提升”后的新昌丝绸世界景区内的彩蝶湖,满眼都是美丽的景色。
“改造之前,原来的湖岸是敞开式的,游客比较多,存在安全隐患。改造后不但消除了安全隐患,还新建了湖心亭,新植了花草,使彩蝶湖变得更加漂亮。”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直销事业部总经理赵淑慧说。
变美的不止彩蝶湖。恐龙园里的大型动态恐龙逼真霸气,小木屋的整修工程建设正在进行中……年,达利丝绸投资多万元用于微改造、精提升,不仅扮靓景区“颜值”,更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旅游收益也明显提升。
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是省委、省政府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落实全省大花园行动计划,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自年12月22日,全省旅游业“微改造”实施意见征求会在新昌举行以来,新昌第一时间筹谋“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计划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通过精细谋划强化顶层设计,通过精准聚焦落实问题整改,通过精心服务提升品质生活,打开“微改造”小切口,谱写“精提升”大文章。
创新举措——
以“五精工程”为抓手做好提升转化文章
新昌聚焦精致体验、精良设施、精美环境、精心服务、精细运营“五精”工程,通过凝聚共识、提升标准、示范引领,因地制宜做好提升文章,通过做精旅游内容、做大IP品牌、做优共富导向,不断增强诗画生活的用户粘性、体验性和吸引性,在“三百工程”基础上,扎扎实实做强转化文章。
以理念为先导,开展培训统一认识。新昌着眼于将“微改造”原则理念传达至城镇建设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对“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小组成员进行专题轮训,对相关单位主职领导、分管领导和联络员三级责任主体,分级分层开展业务培训。将“走出去学”与“请进来学”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考察相结合,邀请省“微改造”专班专家开展业务培训,并先后到杭州、宁海、仙居等地进行专题业务知识学习,到广州永庆坊、上海田子坊、临安、余杭、桐乡、天台等地进行街区提升、景区村运营、乡村振兴学院、民宿集聚提升等主题考察。年,共召集相关业务学习、服务培训、意见征求会、项目评审会等各类会议培训20余场次,累计参与培训人次余人次。
以问题为靶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市民游客自驾游、深度游、健康游等趋势和需求,推进公共图形符号在全县各建设领域的使用规范,逐步推广景区城唐风系列标识标牌、自助化夜光标识指示系统在全域的应用。完善导览系统在各景区、商圈、重要节点的铺设,配备全景图和导览功能,公布咨询、投诉和应急救援电话等。强化旅游目的地打造,以可“席地而坐”的标准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做美唐诗名城,规范升级停车管理,开展街区环境整治和立面改造项目31个共计1.07亿元,充分利用城区碎片空间进行“金边银料”加工,加快城市节点提升、参与性绿地、口袋公园等建设共23个项目1.14亿元。做靓精品村,安排精品村、A级景区村等乡村旅游项目个,下达项目资金万元。配备配齐盲道坡道、母婴设施,全面提档公共卫生设施,开展公共厕所改造项目25个共计万元。树立“将建基建变为建风景”理念,通过实施全城绿道贯通、绿化提升等,形成“人行道变游步道、绿化带变鲜花带、公交车变观光车、公交站变导览站”等精致出行改造。
以“悦心而游”为方向,优化服务体验。打造新昌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精良设施体系,通过推进“名景、名菜、名品、名戏”等“五名”工程,完善“新昌十二时辰”游玩地图。开展核心景区和文博场馆创意改造,建成了国内首个世界级县域科技馆——未来科技馆。突出红色游、研学游,提升改造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诗路小梦白”主题夏令营。注重行业服务提质,组织了新昌县首届讲解员大赛、行业系统安全大演练等系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持续完善和创新旅游警察大队职能规范,提升旅游安全和纠纷预防协调机制。
以“以文塑旅”为引擎,提升品牌效益和消费能级。通过文化赋能打造“浙东唐诗之路首倡地精华地”旅游品牌,打响“浙东唐诗名城”及“天姥名山”文旅金名片,以“李梦白”形象IP为主品牌,丰富文创产品和产业链。推出“吃有天姥唐诗宴、住有天姥山居、游有十二时辰、娱有诗路芳菲、购有天姥农味”的系列产业链,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产业乐园。树立行行加旅游的理念,突出“诗城、茶城、佛城”主题,深化工业、农林、体育、研学、医药等产业与旅游的融合,提升达利丝绸世界景区、“空中唐诗之路”航空小镇游线,打造茶旅融合、中医药康养等综合基地,推进全域旅游百花齐放。年以来,在16家“百县千碗”特色美食体验店基础上新创建体验店5-10家、示范点3-5家,申报创建高等级民宿12家,创建五星级旅游购物示范点1个,文旅融合示范基地2个,改造提升大型夜宵城、演艺点共3个。
以主客共享为主旨,实现共创共富。坚持项目建设为主客共享,项目收益与群众共享,积极开发推广“新昌优选”县域公共旅游商品品牌和系列伴手礼,出台高质量发展配套政策,每年单设万专项资金推进“新昌炒年糕”示范店建设,新昌小京生和大佛龙井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镜岭味道”玉米饼成为新晋网红小吃,帮助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开展“中国唐诗文化季”系列节会活动,推出“诗路芳菲”“五女拜寿”等系列大型公益演出,康乐广场大剧院正式投入使用,通过新昌“游新意”官方平台公开赠票,“满意图书馆”等数字化项目迭代升级,不断提升游客市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以“典型引领、标杆带路”为模式,推进“美丽细胞示范”工程。改造了台格服饰星级购物点、马放澜山民宿等一批旅游接待场所,打造了旅游集散中心、澄潭公路驿站等一批美丽示范工程,充分满足游客品质购物、休闲漫游等高质量出游需求。先行探索景区村庄整村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公开招募运营团队、集中评审运营方案等方式,签订了纯市场化运营公司5家。
特色亮点——
以乡村运营为支点撬动“美丽经济”
图:镜岭老街微改造后的景观桥
“微改造”不是为改造而改造,而是指向旅游经济的痛点难点和百姓的诉求愿望,因此,推动“微改造”共建共治共享常态化、长效化,让改造红利惠及更多群众显得尤为重要。
新昌在“微改造、精提升”的实践探索中,摸索出一条以专业运营公司为经营主体,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以整村运营为抓手,做大“美丽经济”的现实路径。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镜岭镇,通过乡村运营带来的变化尤为明显。
镜岭镇是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省4A级景区镇,辖区内有国家4A级景区穿岩十九峰、国家3A级景区外婆坑和19个A级景区村。年以来,镜岭镇积极探索乡村市场化运营,引进运营团队4个、新增业态12个、组织活动16场次。年上半年,全镇接待游客70多万人次、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多万元、带动农民增收多万元,分别增长50%、61%、30%。
雅庄村坐落在穿岩十九峰山脚下,澄潭江沿村而过,整个村子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且临近杭绍台高速十九峰出口,交通极为便利。因着这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雅庄村不少村民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开起了民宿、农家乐,形成了初步的民宿集群。
雅庄村引进了第三方运营团队,积极探索“政府+企业+村”运营模式。在镜岭镇政府、运营团队、雅庄村的不断努力下,“天姥农味·镜岭味道”主题馆建成。该主题馆用于“镜岭味道”品牌产品展销,集展览、销售、餐饮、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提升了镜岭旅游服务水平,而且带动了周边百姓实现消薄增收,增强了经济辐射范围,仅主题馆每年就能为雅庄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0万元。雅庄村还与外婆坑村实现玉米饼产销联动,由运营公司牵头在外婆坑村建设玉米饼生产基地,按标准统一收购农户玉米饼,所有产品供应“镜岭味道”主题馆,直接解决了外婆坑村农户玉米饼销售后顾之忧,实现了农民家门口增收。
为解决村内民宿单体规模小、接待能力弱、生命周期短等问题,实现民宿、农家乐的抱团发展,年3月,雅庄村整合全村35家民宿、农家乐,成立了民宿联盟。3月9日,雅庄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成功发布,通过该平台,游客可以直接在“雅庄民宿”平台中进行预订民宿、购买特产、查询景点信息等“云”操作。随着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的发布,雅庄村民宿农家乐产业实现从零星发展向集聚发展的成功转变,推动雅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直接带动当地农户就业人,每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
“以前来雅庄村的游客并不是特别多,自从运营公司入驻之后,来雅庄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村里的几家农家乐一到饭点经常是座无虚席,像‘穿岩久居’这样的中高端民宿更是早早的就没了房间。”雅庄村联系村干部王建梁说道。
同样尝到乡村运营甜头的还有镜岭老街。镜岭老街曾经是镜岭镇、甚至是新昌西片区的水上交通要道,可以说是盛极一时。但随着陆路运输的发展,镜岭老街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年,以“微改造,精提升”为契机,镜岭镇加大了对老街的开发力度,坚持历史文化保护和市场化运营有机融合,邀请专业运营团队入驻,探索开展市场化运营。
何敏,年从上海大学毕业,毕业后留在上海从事商业运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有缘牵手镜岭老街,成为了老街的运营人。年7月1日,何敏和他的团队正式进驻镜岭老街,到现在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他参与了老街开发改造的全过程。
“农村做街区,重点不是招商户,而是招人,要招一些愿意留下来,踏踏实实为老街、为乡村、为县域发展做事的人。”何敏说道。
从走访街区老住户,调研街坊邻里对街区改造的想法、需求,到定方案、施工、改造,最终,他们选择镜岭老街入口处的农业银行办公楼,在保持原有的自然格调的同时,结合工业风的设计理念,将这里改造成一个兼具艺术与住宿、休闲功能的空间——“门木工穴”,通过各种潮元素的运用,成功打造了一个颇受年轻人追捧的休憩空间,许多年轻人慕名而来。
如今,镜岭老街已经成为新昌文化休闲旅游的新名片,由此也引来了更多新业态。
95后年轻小伙唐鑫毅在镜岭老街开了一家名叫“山锵头”的小餐馆,店里的主打菜就是自家鸡场里养的走地鸡。谈起未来,他眼里满是憧憬,“我一直很看好镜岭老街项目,一看到招商信息,我立马就去对接谈合作了,现在店已经开业,生意还不错,今年国庆期间基本天天忙到半夜才打烊,现在是刚刚起步,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目前,镜岭老街已成功引进青藤里等高端民宿3家、商户15户,在保留镜岭老街古朴风貌的同时,投入万元植入蜂巢艺术街区、镜岭脚市、城市书房、网红菜场等特色业态,让老街碰撞新文化,焕发新生机,已基本形成有景可赏、有地可玩、有房可住、有美食可吃、有项目可体验的文旅发展新格局,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乡村旅游运营模式并非千篇一律,要因村制宜。为此我们加大团队引进力度,探索多种运营模式。第一种是镇村联动模式。比如雅庄村,是民宿集聚村,我们就创建了民宿联盟,开发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形成了镇指导、村主导、联盟服务、公司运作的工作格局,成为省民宿助力乡村振兴改革试点。第二种是村企合作模式。比如外婆坑村,是‘江南民族第一村’,文旅融合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引进运营团队与外婆坑村合建新昌吾乡文旅运营公司,探索建立‘村+公司’运营模式,构建‘六统一’运营体系,实现‘保底+分红’利益共享。第三种是企业自主模式。比如安山村、镜岭村,村内有许多闲置资产,我们与运营团队合作,由其统一租赁开展自主运营,每年支付租金15-30万元。”镜岭镇党委书记张钰介绍说。
实施保障——
以机制创新为纽带链接多重功能
小工程、大事业,“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具有多重链接功能,对加快乡村振兴、保护传统村落、增亮全域旅游底色等意义重大,为加快落实落地,新昌精心编制了《新昌县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明确行动原则、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着力强化制度供给,完善考核激励以及高效实施推进等多重保障机制。
新昌县成立新昌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四套班子领导、40个部门、12个乡镇街道共同参与。并将“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列入年度新昌县政府六大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之一和年度重点绩效考核。创建“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工作群,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等共人组成,及时传达工作信息。组建了辅导员、监督员、志愿者等三支队伍社会力量。设立专项工作资金,每年设立“匠心奖”10个,奖励“微改造”程度深、进度快、亮点多的项目,并在土地、人才、税收等方面给予改造主体充分支持。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将“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与浙东唐诗之路建设、美丽城镇和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链动核心景区、黄金游线、精品村庄、产业融合、品牌活动、市场运营、公共配套等七大领域,每年统筹各线资金5亿元服务于项目建设。开展“微改易贷”大型推进会,通过金融助旅,充分凝聚起各行各业、民营企业、金融系统等社会力量共谋创建。
截至年底,新昌县“微改造”项目共入库个(其中10个项目审核中),年度计划总投资6.83亿元(其中10个审核中项目投资万元),已完成投资6.81亿元(不含10个审核中项目万元),完成率超过%。在年上半年“微改造”综合评价指数排名中,新昌以76.61的高分,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名列第一。如今,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富裕的新昌“天姥山居图”正在徐徐展开。
编辑: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