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城市不同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城市地下空间。世界上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空间都成为城市景观、艺术展示的一部分,创作出属于各个城市的独特风景。
此系列将为读者带来一场世界地铁文化之旅。
今天小编带着大家来了解一下法国巴黎,说说巴黎的轨道交通发展史
巴黎地铁是法国巴黎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是全世界最密集最方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地铁系统之一。于年起运行至今。目前巴黎地铁总长度公里,居世界第十七位,年客流量达15.06亿(年),居世界第九位。由16条线路、座车站、87个换乘点构成的“蜘蛛网巢”.正线总数共计16条,其中包含了14条主线和2条支线。
一巴黎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巴黎作为重要的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地铁发展与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艺术性的发展,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也与地上联系紧密,向乘客展示世界艺术中心的多元魅力。而作为浪漫之都的巴黎,其地铁的结构和规模百年来却遵循传统和风格的一致性。巴黎地铁这里的一些地铁站按照不同主题被装扮成如同艺术馆、博物馆、剧院和音乐厅等,充满艺术氛围。
01年——年
初步发展——艺术带动阶段
巴黎是十九世纪初期世界设计运动的中心城市,以法国的新艺术运动为开端,到装饰艺术运动,带动了欧洲战前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年——年
新艺术时期
巴黎地铁的发展建设是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年,世界博览会与夏季奥运会在巴黎举行,巨大世界级盛事带来的城市飞速发展导致了原有的公共交通,如公共马车、有轨电车等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和接待游客的需求。当时的巴黎也具备了大规模交通建设的经济基础。年,巴黎地铁首条线路随巴黎世博会开幕启用。
这期间巴黎建设了大量地铁站,建造之初大多还都是单纯为解决地面的交通堵塞问题。巴黎地下铁车站在年代建造之初就被规划为整齐划一的形态,并在后续的翻新工程中得到保留,其中单法国建筑师赫克托·吉玛德(HectorGuimard)一人便设计了处新艺术风格的地铁出入口。
修道院站(Abbesses)
吉玛德是20世纪初巴黎建筑艺术的领军人,当年巴黎的诸多著名建筑装饰都由这位非常年轻却享有盛誉的建筑师负责设计。独有的装饰风格已经成型,并有了更现代化理念:将设计组件化标准化,为新艺术更大规模传播提供了可能性。因其风格与城市的整体建筑风格和谐而为欧洲建筑界所推崇。
皇太子妃站(PortedeDauphine)
由于当时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对新艺术建筑美学风格持保守态度,这一系列地铁入口设计作品在几十年后才获得了他们现在所拥有的声誉和荣耀。如今在巴黎的街道上,依然有86个优雅矗立的新艺术风格的地铁入口得以保留,这些都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好年代”(Bellepoque)的历史遗物,如今成为了当今这座城市最著名的建筑标志之一。
与成为经典的新艺术风潮的建筑入口设计相比较,当时巴黎地铁内部站内风格被规划为简洁划一的形态,车站内部简洁的圆拱,无柱结构,以功能性为主,几乎没有装饰,站内的室内设计是在之后才慢慢得以发展。
年——年
装饰艺术时期
年,“国际现代装饰与工业艺术博览会”在巴黎召开,“装饰艺术”的名称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它的出现取代了风靡巴黎20余年的新艺术风格,并将这一趋势渐渐推向高潮。法国是“装饰艺术”风格的发源地,巴黎是这场运动的中心。
建于年的新桥地铁站(PontNeufmetrostation)的空间风格便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性。因其位于建于年的巴黎造币厂以及后来的钱币博物馆附近,因此其空间墙壁和天花板装饰有各种法国硬币的大型复制品。除了古代钱币,大型中世纪钱币、13圣殿骑士硬币、老式造币机等都在此被呈现。
新桥地铁站(PontNeufmetrostation)
年——年
平稳发展时期
一战、二战期间,巴黎没有遭到严重破坏,在战间期巴黎的文化及艺术迅速发展,并吸引了许多著名艺术家、音乐家、文学家聚集,巴黎处于艺术鼎盛时期。这期间巴黎地铁扩张速度明显放缓,期间主要致力于翻新车站内部装饰,站内艺术装饰也经历了装置艺术、色彩装饰艺术等风格的转变,巴黎交通空间设计风格开始进入平稳发展与转型期。
年——年
色彩装饰艺术时期
此期间典型代表为年建筑师Ringez针对地下铁一号线的罗斯福车站进行的改造,地铁车站也开始利用铁质材质装饰墙面,并透过光线与镜片呈现现代化的车站意象。同时也通过墙面的铝铁材质铺设,再搭配玻璃材质的座椅以及鲜明的灯光搭配,让车站的现代感更为凸显,这为当代的地下铁车站打开了另一种新风格。同时,巴黎于至年对73个车站进行了“镶边墙装饰”。
罗斯福站(FranklinD.RooseveltSubwaystation)
02年——年
路网延伸完善——博物馆车站”文化计划
年——年
文化车站构想
年代中期至今,中产阶级家庭搬到郊区,巴黎人口逐渐减少。因此巴黎地铁整体又有三次路网调整,新增了大量地铁站。这期间创造性的发展便是“文物保存”的概念扩展到了地铁车站空间内。文化部长发起“文化车站”概念,为使乘客置身于车站也能直观地对应地面城市空间,巴黎重要站点的设计风格和主题都对应着该站的地面景点。
年——年
博物馆车站构想
19世纪70年代,戴高乐总统时期的文化部部长提出保护与发展计划,整合不同时期的风格,设立博物馆及保护文化古迹,各种艺廊及工作室又开始聚焦于巴黎。对博物馆的重视也影响了连接不同景点的作为轨道交通空间的地铁空间设计。
年,市政府制定出“博物馆车站构想”,巴黎市政府与巴黎捷运公司制定出长达15年的文化活力计划,充分利用巴黎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资源,这阶段巴黎地铁空间的城市文化属性也进一步被重视,空间设计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瓦雷纳车站(Varennestation),该站作为通往罗丹博物馆和但丁的地狱之门的门户,同时放置了两个著名的雕塑作品:思想者(Thinker)罗丹和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deBalzac)。岛式月台上便放置了罗丹雕像《沉思者》的复制品,同时车站内还安装了罗丹的其他作品以及展示照片和图纸的展示柜,对于艺术文化名人的再现,也足以唤醒游客那一份文化记忆。
瓦雷纳车站(Varennestation)
年——年
多元化装饰时期
年代中期,巴黎20多个地铁站又有了新的装饰风格,经过改造的照明灯罩可以让灯光在车站拱顶产生彩色光斑,凸显车站穹顶特色与现代感。
年,地铁10号线上的Cluny-LaSorbonne站,在站台穹顶装饰作品“翅膀与火焰”体现了现代的装饰艺术风格。
年,为纪念年法国大革命两百周年,巴黎地铁公司以全国竞图的方式来为地铁公共艺术设计注入新概念新活力,代表案例便是建造于年的协和车站(PlacedelaConcorde),这个空间本质上既具有图形性设计元素又具有记忆的纪念意义。遍布墙壁与天花等各个界面的设计基本元素是由字母构成。因该车站地理位置正是法国最后一位君主路易十六于年1月21日被斩首的地方,因此这些文字都是与法国大革命领导人于年撰写的世界人权宣言相关的。当视线沿着弯曲的拱形墙面上下移动,车站内部印有蓝色字母、标点符号与数字的块白色陶片,在站台墙壁上拼凑出“人权宣言”的全文,以便凸显这个地点的特殊历史定位。
协和车站(PlacedelaConcordestation)
卢浮宫的地铁站设计也是这其中著名的案例,该车站后于年与新的玻璃金字塔同时被翻新,设计过程中对其进行了车站与博物馆的文化意象连接,界面设计之处变被打造成了美术馆展厅形式,同时设置有专门的展台、橱窗以及拱形展示空间呈现艺术品,空间设计浑然一体,使得游客于地铁空间之内便可首先观赏到艺术品的复制,使得地下空间成为了地上文化空间的反射,也让地铁站成为了参观的第一站,无处不在向世人展示着巴黎这个世界艺术文化之都的城市个性。
卢浮宫-里沃利站(Louvre-Rivollstation)
03年——至今
再发展阶段——新世纪地铁创新文化计划
随着20世纪科学与技术大发展,巴黎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娱乐、时尚、艺术、金融、媒体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巴黎建都已有多年历史,它不仅是法国,也是西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21世纪初,越来越多年轻人搬进这座城市,巴黎的人口再次缓慢增长,巴黎内部社会稍显紧张,与此同时,公共运输发展遇到瓶颈,使用率近30年已呈现停滞现象。
巴黎的11号线的梅蒂埃车站(Artsetmétiersstation)的建设目的是为了纪念巴黎工艺美术馆建馆周年,该车站因为其服务的地上工业博物馆而得名。年,两位场景设计师合作创建了这个如凡尔纳文学作品的平行宇宙般的空间。空间设计提取了鹦鹉螺号船身的形象作为装饰元素,铜质柳丁,舷窗与齿轮,让人犹如置身于奇妙历险之中。
梅蒂埃车站(Artsetmétiersstation)
如今的ArtsetMétiers站台被枚镶有铜的面板覆盖了墙壁,沿着平台放置的11个黄铜框架舷窗上陈列着博物馆收藏品中新旧设备的微型展览,包括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转换器(年发明以制造钢),水轮机和Intelsat卫星等,这些都是在向诺第留斯号致敬,也是为呈现这部家喻户晓的科幻文学记忆的场景再造。
梅蒂埃车站(Artsetmétiersstation)
从家具,车站标牌到垃圾桶等所有配套设施也都是专门为车站创建的,该站设计本身也展示了“蒸汽朋克”的装饰风格。不难看出,巴黎在轨道交通空间中更为国际化和包容性的尝试成果也正在新的世纪里一步一步的呈现。
0年,面对另一个世纪之交,为了纪念地铁一百周年,也为了呈现新世纪巴黎的新风格,巴黎地铁公司邀请了当代艺术家为地铁一号线的大皇宫站设计一个崭新的出入口。这个新车站设计被称为“夜猫族的凉亭”,它包含由七种不同颜色所组成的铝铸及个大玻璃珍珠球。此设计代表21世纪巴黎越夜越美丽城市的光芒四射。它创造了更胜于圣诞节所带来的欢愉,因为它是永久的艺术品。
巴黎大皇宫站(GrandPalaisstation)
同时交通管理公司组织了系列活动:“地铁世纪“展,以及将9个地铁站布置成主题站。新世纪的地铁站内形象为更宽阔敞亮的转乘通道,更富有人情味的地下绿化环境,结合城市意象、在地思维和国际观点,构建完善且便利的轨道交通网。
04
巴黎轨道交通线网调研
我们将巴黎轨道交通现有各条线路都进行调研,
以线路图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让我们来一场巴黎艺术盛宴
M1——M14
巴黎轨道交通
巴黎作为重要的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地铁发展与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巴黎作为文化艺术的中心城市,文化艺术的发展,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也与地上联系紧密,向乘客展示世界艺术中心的多元魅力。
如今的巴黎轨道交通站还延续着历史的风格,同时又融合了现代风格。公共艺术正在继续建设与发展之中。座车站,共有68座车站设立公共艺术。公共艺术车站占比17.8%。
公共艺术发展与城市发展关系折线图
巴黎地铁的建设整整跨越了年。从最初的新艺术运动,到现代主义、未来主义风格样式,可以说二十世纪的艺术发展明显影响了巴黎轨道交通的空间设计风格,而不同时期建设的站点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的艺术潮流,从巴黎的地下交通网络中,乘客不难从中读出整个城市的世纪发展脉络。
编/冯小敏姜苏洋
校对/禄龙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