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发展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路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字,也是城市文化的
TUhjnbcbe - 2025/2/27 17:07:00

-04-:41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吕建刚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你会对他(她)的名字念念不忘;如果你爱一座城,那么你也会把这座城市每一条大街小巷的名字都记在心上。街、路、巷是城市地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城市文明、提升城市品位的一张名片。

各具本土特色的路名

前段时间,县民政局根据《新昌县地名管理实施办法》,批复同意高新园区对翔鹰路、新鹰路的命名,这是我县经批复同意新近命名的道路名称。

在新昌城关,有不少路名具有鲜活的历史印记,如工农路、胜利路、县前巷、康乐巷、孝行路和在旧城区改造中已拆除的红色路等。仔细想想,新昌路名中好听的、有趣的、有韵味的不少,有的以区域命名,如七星路、鼓山路、南岩路;还有部分以我县景区景点命名,如大佛路、沃洲路、十九峰路;有的以企业命名,如新涛路、三花路、日发路、新和成路、达利发路、泰坦大道。新昌企业路名相对较多,多数集中在高新园区,这主要是因为新昌工业经济发达,工业企业众多,所以以道路命名的方式,无形中激励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不过,现在政策规定已经不鼓励实行这种方式,所以这几年以企业名称作为道路名称的已经没有。”县民政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说,“比如前几年城区有一条新建道路,一家企业想要以企业大厦的名称命名道路,最终相关部门没有采纳,而是以其他名称命名。”

有一种路名,就是把一条路和起讫点的一个字组合在一起作为新路的名称,如以石演和三溪起讫点的演溪路。还有一种,就是路名里带着“一二三”,如桂苑一路、桂苑二路、七星一路、湖滨一路等。专家认为,这种命名方式简单明白、便于识记、利于出行,偶尔为之,未尝不可。但把两个字生硬地连接在一起,牵强、单调、干瘪,缺少完整性、独特性和形象性。这样的路名就像数字编码,没有历史文化的韵味,与城市不太相宜。

极具文艺范儿的路名

新昌建县已有多年历史,具有“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的深厚文化底蕴,因此不少路名也极具文艺范,如桃源路、天姥路、石城路、茗香路、梅苑路、官窑路和去年命名的右军路等。

在此之前,记者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觉得道路名称都是由县地名办一手“操办”的。通过采访,才知道大家都有一点误会,事实上给一条路取名字,并不是县地名办“自作主张”的。如南起演溪路,北跨新昌江至新昌大道西路的“右军路”这个名字,是原七星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向县民政局申报,民政部门通过审核没问题后,才批复同意的。而这条路,与天姥大桥和鼓山这个书圣王羲之晚年归隐剡东托迹炼丹之处等呼应。由于王羲之曾任右将军,所以,当七星新区将此具有独特意义、富含文化内涵的路名报上来时,民政部门立即给予批复同意。

专家们说,给一条路取名的原则——首先是不能重名、指位性强;其次,讲究文化含量、历史底蕴和知名度。给深厚的历史文化名镇的道路命名,能挖掘出原有道路命名的历史文化,再在这基础上取名字,当然是最好的。但也有一种情况,比如原本指向性、方位性强的路名,譬如环城西路,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延伸,老早已经属于城市中心,与“环城”定位不匹配,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改弦更张换个贴合实际的路名,但由于是老地名,所以一般也不会去刻意更名。

所以,给每一条街、每一条巷取名,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给路取名就和给宝宝取名一样,非常有讲究,取个有文化内涵、美好寓意的名字,也要翻字典、查资料,征求专家和当地老百姓的意见。如年,为推进大明市新区开发建设,新昌工业园区管委会(现新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就新规划6条主路、10条支路,向广大市民朋友征求路名意见,最后产生既能反映大明市地域文化、历史人文、区域特点元素,又能遵循雅俗共赏、好找易记、方便群众原则的路名。

最具岁月印记的路名

赵宗泽长期在民政部门地名办工作,曾编撰《新昌县地名志》,是一位地名专家。他说,自新昌建县建城至新昌解放长达千余年的历史上,城内街、路、巷的名称均以民众习惯称呼为主,约定俗成,没有统一规范的命名。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和各条道路的方位、地貌、历史变迁和民众意向等因素,统一进行命名,并且安装上街、路、巷弄名称标牌。

赵宗泽说,相比现在,几十年前我县城区地名路名等命名管理还是比较混乱的,如官窑路是旧社会遗留的老地名,约定俗成地留用下来;工农路是“文革”期间取的,那时还没有地名管理机关,由当时的城关镇命名;环城西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城建委取的,当时地名办在城建委;年县民政局划入地名管理工作职能后,根据地理方位和相关情况重新报县政府命名;而地名命名一般由乡镇或开发单位报申请方案,县地名办审核,如可行再报县政府发文命名。

在《新昌县地名志》里,几乎城区大大小小的道路都有介绍,挑几条有意思的,跟大家分享一下。南接阳光路、北接环城北路的金家井,因金家人水井而得名;南接人民中路、北接青年路的张家巷,因旧时周围居民多姓张,并建有张家祠堂,故名张家巷(“文革”期间称人民路);湖头桥紧靠新昌江,原有一坑引进江水供居民洗涤,坑上有一小桥,名梅湖桥,由此得名湖头桥;安全路原名太平缸巷,因置有数只用于消防救火的盛水大缸而得名;而柏树巷、桂花巷等因为巷弄里有大柏树、大桂花树而得名……这些路、街、巷的名称,听来都很有意境。安全路、红色路、中镇庙巷等路名,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拆改力度的加大,老旧小区已经不复存在,这些颇有历史意义的路名也将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令老一辈人怀念。

有人说,路名是城市文化的记忆。当岁月变迁,历史、故事都被遗忘,再也找不到后,路名还在,还提醒着人们曾经的过往。也许,路名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字,在这些名字里,我们能从中看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展望它的未来,留下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点点滴滴的爱。

1
查看完整版本: 路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字,也是城市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