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伯人统治之后,波斯又被土耳其的塞尔柱王朝所征服,塞尔柱王朝(AD-AD)是波斯地毯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塞尔柱王朝的君主对艺术很敏感,塞尔柱的妇女都是身藏技艺的编织工,会熟练的运用土耳其结编制地毯。土耳其结对波斯地毯的影响强烈而持久,直到今天人们仍在使用。波斯地毯是很讲究打结的,地毯的质地和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原料、细密程度以及结的多少。打结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钩针编织的土耳其结,土耳其结的编法是,纱线要在相邻2根经线上绕2次,然后线头从2个螺纹间拉出来。另一种则是纯粹手编的波斯结,波斯结的编法是,毛线在经线上绕一个圈,然后线头从另一根经线上拉出来。打结越多,地毯平面越光滑、细腻、结实。
未完工真丝地毯到了16世纪,萨菲王朝时期(-)的地毯代表了波斯地毯编织的最高水平。在萨菲王朝的统治下,地毯的生产成了国有产业。这一时期的地毯上开始出现了最早的标牌和出品日期,这标志着地毯作为艺术品有了新的重大成就。与传统的牧民手编地毯不同的是,传统的编织是人们靠记忆进行的,而这些工厂生产的地毯都在纸上进行了精心地设计。伊朗王塔曼斯(-)在位期间大力支持波斯各种艺术的发展,在皇宫周围召集了许多画家工匠们。这一时期最好的地毯主要来自卡桑,塔伯利兹和伊斯法罕。之后经过数年的战乱,到了阿巴斯王朝(-)时期,波斯政局开始平稳,商业和手工业日益繁荣,波斯与许多欧洲大国建立了贸易关系。统治者与大使们互换礼物,进行贸易。波斯地毯深入欧洲各国而且名声斐然。年,伊朗王阿巴斯迁都伊斯法罕,在那建立了一个皇家作坊,专门生产地毯。技艺精湛的设计者和工匠们在那里生产出华丽的地毯样本,这些样本大多是真丝的,有的还织有金银线。目前有左右这一时期的地毯样本保存在不同的博物馆或私人收藏家手里。这一时期的地毯编织飞速发展,是波斯地毯工艺的巅峰时期。先后涌现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珍品。如著名的阿拉伯图案团花地毯;早期的普拉蒂“天使”地毯;绚丽的“花瓶地毯”;气度非凡的“基里姆狩猎毯”等。
狩猎图真丝地毯阿拉伯图案团花地毯是萨菲王朝时期地毯的主要款式之一。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地毯上有棕榈叶、卷曲的树叶和缠绕的葡萄藤蔓构成主要图案,中间有象征太阳的圆形或棱形大型团花的设计,周围点缀着如闪烁群星般的各色小花和藤叶,绚丽多彩。地毯四周有清晰的花纹装饰条纹。这种地毯大量出口到欧洲和印度,由于价格非常昂贵,印度的编织者们纷纷仿制他们的设计。
“天使”地毯是弗雷德里克·普拉蒂的兄弟赫伯特·普拉蒂为纪念他的妻子佛罗伦萨·吉布·普拉蒂而特制的。“天使”或“天堂女神”指生活在天堂里的人。“天使”地毯以优雅而著称,它们是从早期的萨菲王朝大团花地毯上剪下来的。虽然地毯的由来可能有争议,但精美的细节设计和在真丝衬底上编织的熠熠生辉的羊毛影射出萨菲王朝时期地毯编织的最高技巧。
“花瓶地毯”是在阿巴斯王朝时期用来进贡的一种地毯。其特征是整个设计都是朝向一边的,每个花格子有三个几何平面,一面有象牙色的螺旋形葡萄藤蔓组成,其他面是深红或蓝色的茎须,这些茎须上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花卉,浪花和树叶等图案。古波斯地毯中还有一大种类是没有团花的花瓶地毯,这种地毯的特点是当中有颜色艳丽的花散开来像中国的瓷花瓶,花瓶地毯以及使用的特殊编制技巧就是以此得名的。某些花瓶地毯中超大型的花朵和葡萄藤卷曲装饰还显示了当时地毯的巨大规模。
萨菲王朝的工匠们还制作出了气度非凡的平织地毯(基里姆地毯kilim)。以16世纪的一块狩猎地毯为例,这块地毯尺寸为x厘米(86x58英寸),是基里姆地毯中传统的绒面式样。矩形的地毯有几道边,平织在期间真丝有好几种颜色,白、黄、绿、红、浅蓝、深蓝、棕和黑色,都织在了象牙色的丝面背景上。人们运用精湛的技艺把图案从纸上誊画到了织物上。中间的四个天堂女神被四周郊游的一些人和树包围着,正在猎取动物。这些动物形态生动而活泼,地毯周边还有单个或成对的动物装饰图案。整个地毯再现了当年王公贵族追逐猎物的生动景象。
年,阿巴斯死后,阿富汗入侵波斯,占领并摧毁了伊斯法罕,他们结束了一个王朝,也结束了波斯地毯的宫廷时代。这深深的影响到了整个波斯文化和地毯的编织艺术,波斯的手工编织艺术逐步衰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