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语录:大多数人变胖的原因是,20元起送,30元满减,第二杯半价!
前言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文章,一辆车的诞生-制造篇(冲、焊、涂、总四大工艺),这就意味着,一辆车的诞生应该还有个姊妹篇(研发)。所以,今天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一款车如何从最初的构思到最终进入量产。
在这篇文章开始之前,我们先看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对项目开发有个大致了解,放松放松。
客户需求:造一条船,能过河就好
产品经理:我们可以提供这样的方案
首席架构师:按照需求规划蓝图
高级研发经理:进行项目分解
技术评估:这个项目起码需要1.5年
老板发话:市场不等人,先上线再迭代,给技术团队1个月时间搞定!!!
研发团队:重新更改设计,马上开始编码
测试团队:提前进入单元测试阶段
测试团队:突击进入集成测试阶段
项目终于正式上线了
船动了,业务实际跑起来了
可怜了这帮苦逼的人肉运维
客户提出新需求
需求一改再改
甲方领导亲自指点
经历千番扯皮,终于有了差强人意的版本
正式上线…
市场部:开始对外宣传成功案例
这个段子应该是从互联网领域传出来的,但放在汽车研发领域也是一样。简而言之就是需求的过度蔓延,缺乏收敛;急功近利和不科学的决策;背锅的研发;问题是最后谁买单?
一款车的研发投入可比互联网领域的项目大多了,如果一个企业连续3-5个重磅项目失败,可能会让这个企业破产。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流程,但离不开这几个阶段:市场调研及车型定位、概念设计、样车试制、量产阶段。
市场调研及车型定位
这个阶段非常重要!一个全新的车型开发需要投入几亿甚至几十亿的资金,如果不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这些钱可能就会打水漂了!
现在有很多专门的市场调研公司,主机厂可以委托他们对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喜好、习惯等做出调研,同时对竞品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要研发的车型目标群体是谁?价格区间大概是多少?卖点是什么(走安全路线、性价比路线还是高科技路线)?
市场调研-竞品分析
这里要注意一点,一般的研发周期是2-3年,所以,在市场调研及竞品分析的基础上,一定要预见到2-3年后的场景。定价以及功能规划,一定要有预见性!这其实对人的要求是很高的。
市场调研及车型定位,一定要细致!这个阶段多花点时间没坏处,万万不能草草了事!
概念设计
通过市场调研,主机厂已经明确了车型定位,那就可以进入概念开发阶段了。
这个阶段主要是造型设计、总体布置并制作油泥模型。
造型设计
造型不光是外形设计,还有室内造型、色彩、标牌装饰、感性质量设计等,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舒适性、风阻系数等。因此,一个好的造型设计师,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多!否则设计出来的车型及功能可能是反人类的。
造型设计1
造型设计2
总体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影响造型的一些大件,要把位置定下来。汽车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各个系统的布置位置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已经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所以,这部分工作并不复杂。可能主要是根据造型的要求,修修改改,这是避免不了的。这个阶段,造型就是老大,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总体布置
油泥模型
虽然现在有很多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使用,但油泥模型毕竟更真实。因此,制作油泥模型是设计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常先制作1:5的小油泥模型,经审定后再制作1:1的大模型。制作完的油泥模型,配上真实的轮胎,就可以观察汽车整体造型的效果。
油泥模型1:5
油泥模型1:1
如果对哪里不满意,再反复修改,直到最终定型。
样车阶段
造型定了之后,总布置的工作其实还没完,那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还要找到合适的位置,中间的过程很复杂,要考虑各个零部件的属性、维修便捷性、电磁干扰等。这个过程一般由各零部件工程师与总布置工程师共同完成确认。
各个模块都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
至此,各个模块、零部件都有了自己合适的位置,是不是就可以开模了?NO!前面的工作都停留在虚拟设计阶段,任何一个零件的模具都是很贵的,尤其是像仪表台这种大件。
因此,在正式开模之前,一般都会经历一次RP样件(设计阶段完成后的快速生产组装的样件)装车。目的就是为了拿实物验证总布置的合理性,看看部件之间有无干涉。
RP件装车
经过RP样件确认后,各模块就会给供应商下达开模指令,正式进入样车试制阶段。
样车试制
之后要经历多轮的样车试制、验证,针对结构耐久性、功能/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这个阶段是工程师最忙的时候,因为样车阶段是各种问题爆发阶段,每一轮装车都会产生新问题,真是焦头烂额!
量产阶段
经过几轮试验试制之后,这款车型基本上完成了研发目标,终于可以进行小批量试生产了。因为前期的样车阶段毕竟样本比较少,有些疑难问题还未暴露,因此,通过小批量验证,可以将这些问题暴露并修复,以为后面的大批量生产扫清障碍。
小批量
终于量产了,项目组成员可以站在一起喊“茄子”了
小批量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验证产线。现在很多主机厂同一条产线都会生产不同的车型,因此,一款新车型的生产,势必会带来一些生产上的问题,个别工位或设备要做一些适配、调整。
经过小批量验证后,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量产已经很流畅了。接下来就是靠销售部门给工厂输入订单,进行大规模生产,60s下线一台车,一点也不夸张!产线一动,黄金万两啊!
60s下线一台车
汽车行业是讲究规模效应的,只有销量上去,前期那些研发投入才能收回来,如果销量惨淡,前面提到的研发投入都是沉没成本了。试问,有几家车企能经得住这样的研发亏损?参与研发的人员,各个都是罪人,都应为一款车的失败负责。
结语
实际的研发流程远比这要复杂!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是大致梳理了一辆车是如何研发出来的,感兴趣的可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也可后台留言,欢迎探讨!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