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发展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重点整理,考试工作必备
TUhjnbcbe - 2025/1/26 23:46:00

绪论

1、林业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调查,指以经营森林的目的要求,系统地采集、处理、预测森林资源有关信息的工作。可以分为:一类调查,二类调查和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

2、目的任务

目的:为造林规划设计、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和执行各种林业方针政策效果评价等提供基础数据;

任务: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3、工作程序

(1)准备工作

①明确调查目的和任务

②制定实施细则(确定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和内容、确定调查方法、以及预期成果及产出)

③制定工作方案(调查组织、基础资料收集与物质准备、时间进度安排、经费落实情况等)

(2)外业调查

①调查方法的选择

②开展预备调查(10点):选设踏查路线、线路踏查、室内分析、建立判读标志、试判读和正判率考核、正式判读区划、判读复核、实地验证、样地选设、预备调查结果与分析

(3)内业工作

①调查资料的检查验收要求

②建立数据库(各级区划代码编码、小班因子代码表、计算机制图代码表)

③数据统计分析(面积量算、其他数据统计分析、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④制作各种专题图:基本图编制、林相图编制、森林分布图编制、专题图编制

森林资源调查

名词解释:

1、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stand)

2、林分调查(standsurvey)和森林经营中最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主要有:林分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林木的大小(直径和树高)、数量(蓄积量)和质量等,这些因子的差别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视为不同的林分

3、林分起源:根据林分中的树木在其最初发育时所依靠的媒介的不同来划分林分。通常划分为天然林(naturalstand)和人工林(plantedforest)。

4、天然林:由自然媒介的作用天然下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

5、人工林:以人为的方法供给苗木、种子或营养器官进行造林并育成的森林。

6、实生林:凡是由种子繁殖形成的林分,包括天然下种、人工栽植实生苗或直播后长成的林分。针叶树大多形成实生林。

7、萌生林或萌芽林:由根株上萌发或根蘖形成的林分。

8、主林层: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

次林层:在复层林中,主林层以外的林层。

9、平均胸径是反映林木粗度的基本指标。严格地说,它并不是林木胸径的平均水平,而是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

林分平均直径:是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

10、标准地的选择原则:

标准地必须有广泛的代表性;

准地内必须属同一林分;

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以及伐开的防火线、林班等,且要离开林缘;

标准地内的树种和林木密度应分布均匀;

未经人为破坏、或火灾、病虫危害

11、林班:在林场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小班:内部的自然特征和林学特征基本一致,是与相邻小班有显著性差异的地段

三、造林设计

1、林种设计:造林树种:混交方式及比例:初植密度:

补植株数:苗木种类:苗木等级:苗木数量:

清林方式及时间:整地方式及时间:整地规格:

种植点配置:植穴规格:种植时间:抚育方式:

抚育次数:化肥用量:农药用量:造林用工

造林投资:其它:

2、幼林抚育设计:幼林抚育次数、时间与具体要求等。

辅助工程设计:林道、灌溉渠、水井、喷灌、滴灌、塘堰、梯田、护坡、支架、护林房、防护设施、标牌等辅助项目的结构、规格、材料、数量与位置;沙地造林种草设置沙障的数量、形状、规格、走向、设置方法与采用的材料。

辅助工程要做出单项设计、绘制结构图,其位置要标示在设计图上。

种苗需求量计算:根据树种配置与结构、株行距及造林作业区面积计算各树种的需苗(种)量,落实种苗来源。

3、工程量统计:根据工程项目涉及的相关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林地清理、整地挖穴的数量,肥料、农药等造林所需物资数量,辅助工程项目的数量与相应物资、材料的需求量,以及车辆、农机具等设备的数量与台班数。

用工量测算:根据造林地面积、辅助工程数量及其相关的劳动定额,计算用工量,结合施工安排测算所需人员与劳力。

施工进度安排:根据季节、种苗、劳力、组织状况做出施工进度安排。

经费预算:分苗木、物资、劳力和其他4大类计算。种苗费用按需苗量、苗木市场价、运输费用测算。物资、劳力以当地市场平均价计算。

4、造林作业设计图要能满足发包、承包、施工、工程监理、结算、竣工验收、造林核查的需要。图种包括作业设计总平面图、造林图式和辅助工程单项设计图3类

文件包括: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总平面图、栽植配置图、辅助工程单项设计图、造林作业区现状调查卡。

森林抚育

名词解释

1、森林抚育:幼林郁闭到进入成熟封育前围绕培育目标所采取的营林措施的总称。

2、抚育采伐: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适时伐除部分林木,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环境条件,促进保留木生长的一种措施。

3、定株抚育:对幼龄林在出现营养空间竞争前进行定株抚育。

4、生态疏伐:在特用林和防护林的中龄林中进行。

5、透光伐:在用材林的林分的幼龄林阶段、开始郁闭后进行的抚育采伐。

6、生长伐:在用材林的中龄林阶段进行的抚育采伐。

7、卫生伐:在遭受自然灾害的森林中进行。

8、景观疏伐:风景林按森林美学的原则进行景观疏伐。

9、抚育强度:抚育作业后,人工林郁闭度不得低于0.6,天然林郁闭度不得低于0.5,林分平均胸径不得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另外,在森林采伐作业规程中,不论是用材林还是防护林,都规定抚育的蓄积强度低于20%。

10、采伐强度:砍伐和保留林木的强度。

11、抚育对象:郁闭度0.8以上,林木分化明显,林下立木或植被受光困难,遭病虫害、火灾、雪压、风折等严重自然灾害,病腐木已达10%林分。中幼龄,之前未抚育过。

12、标准地调查

样地大小:每个标准地面积一般为0.1公顷,标准地总面积应不小于作业小班面积的2%。

标准地位置应选择作业小班内代表性强的地段设置,随意性不能过大,要保证小班调查精度。

13、林木分类(公益林):目标树、辅助树、干扰树(伐)、其他树(伐除部分)林木分级(用材林):优势木、亚优势木、中庸木、被压木、濒死木

五、森林采伐

1、采伐原则: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注重效率、分类经营

2、采伐方式:主伐、抚育采伐、低产(效)林改造采伐、更新采伐和其它五种类型。

主伐包括:皆伐、渐伐、择伐。

皆伐适用:(1)成过熟的人工同龄林,单层林或天然针叶林;

(2)中小径材株数占总株数30%以下的人工成、过熟异龄林。

渐伐适用:天然更新能力强的成、过熟单层林或接近单层林的林分;

(2)皆伐后易发生自然灾害(如水土流失)的成、过熟同龄林或单层林。

择伐适用:(1)异龄林;(2)复层林(3)培育超大径级木材的成、过熟同龄林或单层林;(4)不适于皆伐、渐伐作业的森林。

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

1、建设项目、内容

2、占用类型

3、生态分析

4、林业产业分析

5、结论(可行性)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重点整理,考试工作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