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在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分区勘界立标试点工作中,汉中洋县率先实现在秦岭南麓设立保护标牌、界桩。
陕西洋县地处秦岭南麓西段,是世界珍禽朱鹮的发现地,拥有林地面积.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6%。属陕西省重点林区县,境内有朱鹮和长青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汉王山和坪堵2个国有林场,涵盖秦岭保护单元8大类29个。在汉中市各县区中秦岭保护单元类型最为丰富,勘界立标任务也最繁重,因此,被确定为全省秦岭勘界立标六个试点县之一。
在勘界立标试点工作中,该县坚持“在保护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谋求保护”的工作理念,秉承大胆探索的勇气和摸石过河的谨慎,依托省六院的技术支撑展开试点工作。全省勘界立标试点现场会后,迅速传达会议精神,由县长挂帅成立了勘界立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协调配合省六院开展试点工作。在市秦巴办的直接指导下,遵照陕秦岭委(7)号文件规定,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严把程序、严守标准,采取内业预判和外业踏勘相结合的方式,谨慎地勘测了分区界桩,庄严地设立了保护标牌,顺利实现了“保护标牌、界桩年末落地”的试点工作目标,形成了勘界立标试点工作初步成果,为勘界立标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开展,进行了前瞻性的有效探索。
截止目前,洋县秦岭范围边界东、西、北三边以县级行政区划界线为界已确定,秦岭南边坡底线以汉江中心线为界,已确定边界52.10公里;已确定图斑个,面积.6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已确定图斑9个,面积15.48平方公里,重点保护区已确定图斑95个,面积.13平方公里;已落地保护标牌3个,落地实体界桩18个,已确定电子界桩个。
作者:何宏涛
作者/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内容如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