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风险评价因素围绕人的人为操作失误、安全意识、应急处置、遵章守纪;机的运行状态、维修质量、标识标牌安装情况;物料使用是否规范;法的编制、落实以及环的恶劣天气预防是否到位、隧道环境、公共事件管理等方面因素设置风险评价点并进行评价。
1.人为操作失误
列车运营过程中,各个岗位均对列车的安全运营进行保驾护航,也时时刻刻地在对列车及其辅助设备进行操作,在列车运营过程中引入人为操作是否存在失误来评价列车运营是否存在风险非常契合。
2.安全意识不强
人的安全意识强弱直接影响到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小,列车运营过程中,如果相关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那么列车运营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将变大,因此,将安全意识纳入列车运营风险评价当中十分必要。
3.应急处置存在错漏
在列车运营过程中出现了突发事件均需要各个相关岗位进行应急处置的,在应急处置当中如果出现了信息汇报错漏、处置不恰当时,均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将应急处置是否到位纳入到列车运营风险的评价当中是恰当的。
4.未遵章守纪
员工在作业过程中不遵章守纪,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将这一风险因素纳入到列车运营风险评价当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5.运行状态差
列车及其辅助设备能否维持正常的运行状态,是衡量列车运营期间是否安全可靠的一个重点模块,是评价列车运营安全的关键点之一,对此进行评价十分必要。
6.维修质量不合格
维修质量好是列车运营安全的重要保障,列车及其辅助设备的维修质量的好坏需要作为列车运营安全的衡量重点之一。
7.行车标识标牌安装不到位
列车在运营过程中是需要遵照各类标识标牌指示的,否则便会出现列车运营混乱的局面,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标识标牌的安装情况也是衡量列车运营能否安全的关键点之一。
8.物料使用不规范
在列车运营过程中,影响列车运营安全的东西非常多,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各类物料侵入列车运营限界,导致行车事故,因此,把物料使用是否规范作为列车运营风险因素之一是恰当的。
9.规章制度编制存在缺陷
列车的安全运营离不开各类规章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否则便会造成列车运营混乱,发生事故或者造成各类突发事件处理有隐患,因此将规章制度的编制情况纳入列车运营风险评价体系当中十分必要。
10.规章制度落实不全面
规章制度没有经过全员学习或者落实不到位,是发生列车运营事故常见的原因之一,将其纳入列车运营风险评价体系当中是非常合适的。
11.恶劣天气
包括大风、雨、雪、雾、雷电,预防工作缺失,是防止列车在大风、雨、雪、雾、雷电情况运营安全的重点保障,必须纳入到列车运营风险中去。
12.隧道环境未有效治理
城市轨道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挖掘隧道,隧道是列车运营的主要区域,隧道环境出现了异常,则会直接导致列车打滑、紧急停车、中断运营、挤岔、脱轨以及列车冲突等事故,因此隧道环境是必须纳入列车运营风险因素当中。
13.公共事件管理有缺陷
近几年国外的城市轨道受到恐怖袭击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公共事件的管理是否可靠得当,是衡量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重要评价点。
二、杭州地铁公司列车运营风险的控制策略
1.制作列车运营风险揭示图
列车运营风险时时存在,且一旦变为事故,轻则导致列车晚点、清客、下线、救援等影响乘客出行以及受到伤害,重则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以及经济损失,因此在列车运营风险管控方面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障列车运营平稳有序。
为此,首先就是要梳理出各类列车运营风险因素,把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因素产生的岗位和后果影响统计出来,然后把梳理出来的风险因素按照类别制作成列车运营风险揭示图。
张贴在对应的岗位工作位置或者员工经常性出入的地方,让广大员工能够实时感受到列车运营风险就在身边,且具体的风险因素有哪些,是不是涉及自己的岗位,出了事故会有哪些后果等等。
让员工实时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强大安全意识,让员工能够随时随地受到安全教育,潜移默化地全天向员工灌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这样才能长治久安的保障列车运营安全,保障人员及财产安全。
2.编制列车运营标准化作业流程
为了避免列车运营风险因素成为列车运营事故的诱因,需要把标准化的作业流程运用到列车运营过程。在对列车运营相关作业充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将作业的每一操作程序和动作分解,以规章制度、实践经验以及安全导向为依据,以简便、安全、质量为目标,编制形成一种优化的标准化作业流程,逐步达到安全、准确、简便的作业效果。
3.制定列车运营风险应对措施
根据列车运营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最终把列车运营风险因素分为五个等级,在不同等级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时,应分清重点、合理管控、分级治理,避免均匀发力、主次不分,以保障对重大风险能够投入最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
重大风险(I级)应对措施重大风险导致的后果及影响巨大,在重大风险的管控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应投入最大的人力、物力,制定严格的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专人负责风险管控。由公司总经理或分管安全副总经理牵头对重大风险进行一一治理和管控,并制定检查计划,每月不少于1次。
根据风险的造成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编制对应的应急预案和全景演练计划,每年不少于2次全景演练,用演练测试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目的是保障重大风险导致事故时可以快速响应、正确处置,把损失降到最低。
针对恐怖袭击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安保人员的专业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提升,尤其需要提升对可疑人员和物品甄别水平,提前发现问题,把事故消灭在苗头之前。同时,与地方的防恐部门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做到技术支援无缝衔接。
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地铁隧道内外监测以及周边环境监控系统,24小时无死角对其进行监控,发现异常及时预警,快速派遣专业人员处置,避免事故的发生。
较大风险(II级)应对措施较大风险导致的后果或影响重大,也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管控,制定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由公司安全部门负责人牵头对较大风险进行一一治理和管控,并制定检查计划,每月不少于1次。
建立恶劣天气专项预案,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