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宁日报」
◎谢博
近年来,广西大明山管理局党组紧紧围绕“党旗飘扬大明山,先锋引领促发展”党建品牌,把促进大明山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实战平台,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各项业务工作的强大动力,大明山保护开发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打好“党建+资源保护”组合拳,全力推动“保护立区”
以党员先行促学习。将党建工作与资源保护理念深入相融,每讲一次党课就宣传一次生态保护政策,每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就开展一次生态保护活动。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中层干部集体巡护活动,由党员带头撰写巡护报告、带头听取意见、带头献言献策,带动其他干部职工成为生态保护工作的行家里手。先后从机关各科室抽调3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深入保护开发建设工作一线挂职锻炼,着力破解发展瓶颈难题。
以党员先行落实林长制守好“责任林”。按照“管理局—保护站—片区—管护点”四级管理体制,重新对站点进行优化布局,并以党支部统筹引领,由党员骨干担任保护站、片区林长和副林长,设定62条固定巡护线路,形成资源管护网格化管理常态机制。坚持党员带头坚守一线“急难险重”岗位,与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近年来共依法查处非法进入保护区行为13起。保护区已连续33年无森林火灾发生,森林覆盖率始终保持98.9%。
以党员先行构建生态环境共治共享体系。由党员骨干牵头与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法院对接洽谈合作,于年9月在保护区挂牌成立南宁市首家生态环保旅游巡回法庭。该法庭将审判职能前移,依法集中审理保护区范围内涉及生态环保旅游的刑事案件及民商事纠纷案件,为生态环境保护畅通司法“绿色通道”。自巡回法庭成立以来,共公开开庭审理2起涉及生态环保旅游纠纷案件,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方的效果。
打好“党建+科研监测”组合拳,全力推动“科研强区”
推动监测体系信息化。党组织牵头统筹各项资金,加大科研设施设备投入力度,红外线相机基本覆盖保护区62条巡护线路。近年来,保护区内共监测到动物4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发现新物种广西雨蟋、广西琴蛙、大明山掌突蟾以及野生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对茎毛兰。
推动科普宣教多元化。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植物宣传月等为载体,组织党员深入社区开展社会生态道德教育;建设完善保护区标识标牌系统和宣教解说系统、宣传网站;组织编撰《广西大明山常见植物图谱》《广西大明山鸟类》《广西大明山蝴蝶》等书籍;先后与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以及广西林科院、广西区环境监测中心等近10家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洽谈。
打好“党建+项目建设”组合拳,全力推动“项目兴区”
抽调党员骨干专责跟踪项目。做到1个项目由1个专责领导督办、1个专责工作人员具体开展业务并全程跟踪督促,专责工作人员每天主动汇报项目推进情况,确保项目“时时有人抓,环环有人把,处处有人管”。
组建先锋队协调推进项目。针对工程出现的急难险重问题,确立“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抓工程进度,推动工程建设提质增效”为主题的“书记项目”,由分管项目建设的领导挂帅,同时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党员攻坚组”,由党员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全力协调推进项目建设手续审批难等难题。项目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顺利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任务。
强化抓典型树标杆。组织开展项目资金执行率月评比活动,在全局上下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近年来,项目建设每年均完成市财政安排万元资金98%以上的使用率。
打好“党建+生态旅游”组合拳,全力推动“旅游旺区”
树立旅游服务质量新标杆。建立完善“党的工作全覆盖,管理服务零距离,游客诉求全响应”的管理机制,把景区党员服务标准化作为提升旅游品质“标杆”的“助推器”,在旅游服务窗口创建“明山标兵”“明山先锋”,把先锋示范作用彰显在党员岗位上。近年来,共评选出先锋示范岗8个、党员优质服务窗口3个,亮出服务承诺25项,解决突出问题20个。
打造旅游文化与体验产品。从“抓强党建”入手,引导广大党员集聚智慧、开拓创新,充分利用大明山丰富多彩的生态资源开展歌圩活动12期、研学游20期、山地体育活动5次、森林康养体验3期,推动“气象+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和强化大明山的文化内涵。
创建生态特色品牌。党员带头做策划,积极组织申报创建中国天然氧吧、森林康养基地等旅游品牌。近年来,大明山成功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广西森林康养基地、广西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广西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称号,大明山歌圩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作者系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