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4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郑嘉男通讯员李晨杰虞宋超
56年前,诸暨枫桥镇创造了“枫桥经验”。
多年来,舟山因地制宜地将“枫桥经验”从陆地推广到了海上,在不断升级的基础上,打破以往“以海管海”的管理格局,利用船舶、海岛、渔民渔嫂等舟山元素,在治理内涵、区域和模式上加以拓展和转变,形成了以陆治海、以海辅陆全方位覆盖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出了一条极具海岛特色、与时俱进的“海上枫桥”之路。
党建引领发挥红帆船“主心骨”作用
众所周知,舟山拥有我国最大的渔场,2.0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怎么管最合理?在不断探索海上治理的过程中,舟山各级基层组织将强化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东海渔场上,与蓝色的浩瀚大海相映成辉的是“浙岱渔”船上飘扬着的那一面面“红帆”旗帜。年初,岱山县创新打造“瀛洲红帆”党建特色品牌,在渔村、渔船、渔民中推进党建,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充分发挥党员渔船老大在海上的先锋作用,把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岗哨建到船上,同年9月,符合条件的第一批20艘“红帆”船统一挂牌。
在舟山,红帆船越来越突显出其在维护渔场秩序中的“主心骨”作用。普陀区挂牌亮相党员先锋模范船,悬挂党员示范岗标牌,张贴“党员先锋模范船工作职责”,让其当好渔场上的安全监管员、信息采集员、矛盾调解员;嵊泗县则打造直通船头的“海上讲习所”,发挥红帆船的船头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作用。
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红帆船”艘,成为海上红色课堂、海洋环境保护、海上调解及文明守法、抢险救灾等方面的标杆。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起源于舟山,也在这里发展壮大。普陀区探索构建陆上网格和海上网格“双网格”的管理服务体系,对所有渔船按乡镇(街道)、社区(村)、作业区域、作业方式划分海上网格,有效解决了“岸上找不到党员、海上找不到组织”问题;定海区根据港内小船船主居住的区域分布特点划分海上网格组,选派党员或素质较高的船主担任小组长,每月召开船头例会,对小组成员海上驳运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问题……
护航发展延伸服务保障新领域
作为重要的国际航道,舟山海域每天有1万余条各类船只穿梭往返。对此,舟山利用互联网丰富船舶动态信息感知手段,深化电子巡航,充分实现信息共享。
同时,舟山还积极推进保税燃料油供油锚地的选址,新开辟6个锚位,以确保在外锚地风浪条件受限情况下,满足国际航行船舶到港加油需求;并全面实行危险货物“网上申报即时即批制度”审批模式,开通加注作业“绿色通道”,提供“零距离、零待时、零障碍”的“三零”服务,实现24小时受理审批,最大限度减少航道内等待的船只,确保航道的畅通、安全。
借助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众多重大项目纷纷落地舟山,“海上枫桥”建设的意义已不再是传统单一地保障渔业生产,更多的在于保障和助推系列国家战略落地,维护海洋安全。
舟山市强化部门联动融合,增强海上社会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借助前沿技术推动事后处理向事前预测预警预防转变,重点推进涉海人员服务管理、涉海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海上安全管理、党建引领海上共建共治共享等四大体系升级16个项目建设,全力护航舟山跨海大桥、岙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浙江舟山液化天然气(LNG)接收及加注站等关键交通枢纽、重点目标项目。
多方联动整治海上突出问题
近年,普陀区创新建立海上“一警一员一艇、联席、联勤、联调、联同”的“3+4”治安管控工作机制,形成了海、陆、空一体化的立体快速处警网络。
这支由海洋与渔业局、公安、海警、港航、海事等涉海执法部门为主力组成的海上联合执法船队,多领域地开展执法行动,已成为整治海上突出问题的一大“法宝”,先后开展“清黑”“震慑”“净港行动”等专项整治,及时打击海区违法犯罪。年以来,共破获海上各类刑事案件96起,打击处理人;年查获成品油案件18起,现场缴获成品油余吨、走私白糖余吨、冷冻品余吨。
同时,针对港区内海上“的士”管理较混乱的情况,定海区、普陀区分别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实行单船注册和委托管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通过陆上定点监控和海上协同执法检查,加大对小型船艇非法运营行为打击力度;水陆货运船舶安全专项整治也同步进行,相关部门建立了舟山市列入水路货运安全重点打击对象的“黑名单”船舶名录,高频次集中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市艘个体经营货运船舶纳入属地政府管理、实施企业化经营长效管理。
科技管岛织密海上“防控网”
鱼山岛,岱山县境内的一个悬水小岛,因为整岛开发建设绿色石化基地,正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仅年,绿色石化基地流动人口进出就达到了60.4万余人次,与这个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的治安情况,全年仅发生刑事案件6起、治安案件15起,全岛万人发案率仅为1起。
这么多人怎么管?矛盾如何排查?纠纷如何化解?鱼山岛用一套“连队化+科技化”制度管出了全国工地治安管理样板。
“我们就一个思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鱼山岛警务室负责人介绍,发动群众的前提是把每一位上岛务工人员编入一个类军事化组织。据悉,岛上4.5万余名施工人员被分级设置为个连、个排、个班、个室,中标单位负责人为连长,分包单位负责人为排长,施工队负责人为班长,各宿舍设寝室长,确保“小事不出连,大事不出岛”。
项目建设到哪里,管理就推进到哪里。年以来,舟山市公安局先后在全市7个岛屿开展“科技管控岛”试点,在岛屿重要部位架设集视频监控、人脸识别、智能卡口、物联网等众多科技手段为一体的防控网络。
同时,舟山市坚持以科技为支点,撬动海上治理手段向信息化、数据化转变,逐步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的立体化海上社会治理体系,并将“雪亮工程”与海上治理相结合,深入推进“蓝色天眼”工程,整合各类视频监控1.6万余个,实现海上安全管理全天候、立体化、精准化。
自治组织探索海陆治理新模式
作为渔业大市,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一直是舟山“平安渔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舟山积极探索新区跨越发展新时期背景下的“海上枫桥”新模式,“海上老娘舅”“名老大调解协会”等自治组织在舟山已遍地开花。
定海区挂牌成立“海上的士”调解工作室,针对港内发生的矛盾纠纷,实行港内不同航线分组管理,并组建海上群防群治队伍,加强港区码头的治安巡逻。
普陀区实行跨县(区)域联谊,与温岭、奉化、象山等县(市、区)结为友好县(市、区),开展组织协作、交流沟通,同时聘请兄弟县(区)退休船老大担任“海上老娘舅”,调处成功率达到%。
岱山县注册成立岱山抲鱼人渔业专业合作社,打造渔场“一体两翼”,结合海岛渔区实际,筑就海上平安“航母”,提升平安渔业保障能力。
嵊泗县从各乡镇党员代表、人大代表、在职或离退休干部、渔民船老大中选聘29名“渔业前线观察员”,深入渔村、渔户进行调查,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馈情况。
除此之外,舟山还有一支不得不提的巾帼力量——“东海渔嫂”,这不仅是一个有效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成功范例,也是一个创新在基层的品牌。目前,全市已有渔嫂自组织队伍20余支,渔嫂志愿者0余人,开展各类“渔嫂+”精品专题活动。“东海渔嫂”这张“金名片”正在舟山各部门的努力下变大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