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林佳冰通讯员邱秦君胡月梅
10月28日,在位于海宁经济开发区的长山河与杭平申线交叉口水面上,一艘疏浚工程船舶正有条不紊地作业着,对河道进行疏浚。“这里正在建设的是海宁首个船舶临时锚泊区——长山河临时锚泊区。”市港航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工程于10月25日开工建设,并被列入海宁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
据悉,长山河、杭平申线作为海宁辖区内的重要主干航道,也是内河码头最为集中的航道。长山河设有码头9个,吨级泊位26个,其中宝隆米业、中粮面业、海宁粮食供销有限公司3个码头已初具形成沿河粮食产业集聚带的规模。
近年来,海宁水路运输的不断发展,航道船舶日渐增多,流量趋于饱和,目前长山河公用码头除了装卸作业外,许多船舶不得不在此临时停泊,航道停泊的船舶有时增加到四五档,影响码头安全生产。
“待杭平申航道通航后,进入海宁的船舶流量将进一步加大,船舶停泊的需求将更加突出。因此,在长山河宽阔水域设立临时锚泊区,进一步完善航道服务功能,显得尤为必要。”该负责人说,临时锚泊区等同于一个水路上的“汽车临时停车场”,供过路船舶临时停靠休息,“工程建成后,可有效缓解长山河与杭平申线日益增长运输船舶的待泊需求。”
据了解,新建设的临时锚泊区位于长山河与杭平申线交叉口宽阔水域,设计采用钢管桩结构,工程内容包括设置吨泊位10个,设置系缆桩21个,疏浚水下土方立方米,新建配套标志标牌5块,预计今年12月年底完工。
近年来,市港航管理处充分发挥水路运输的环境优势,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复兴海宁水运,提振海宁经济活力,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
如今,海宁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五区十四码头”,全新港口布局将为海宁航区带来水运产业集聚和规模化效益,为现代水运物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届时海宁港区将有千吨级泊位47个,每年的吞吐能力将达万吨,较显著的港口吞吐量增长2倍以上,泊位平均吞吐能力增长4倍以上。
“‘五区十四’码头的全新港口布局将为海宁港区带来水运产业集聚和规模化效益,为现代水运物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助力海宁经济发展。”该负责人表示,临时锚泊区是复兴海宁水运的其中一环,也是打造科学环保“五区十四”码头的重要一步,“接下来,杭平申线海宁段上也将规划建设一个船舶临时锚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