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周年,营口新闻传媒中心特别策划推出“营回”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走进中国共产*在营口发展壮大的光辉历史深处,生动讲述老故事、深入挖掘新故事,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前进力量。
年7月27日夜里,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突袭了营口市盖县南部山区。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农民几十年来辛勤劳动的成果顷刻间化为乌有。乡亲们满面愁容,“地没有了,今后可咋办啊?”
咋办?事在人为!灾后第三天,县委就召开公社*委书记会议,号召全县人民遭灾不减志。这次洪水,全县3万多亩庄稼被淹,经过排水、清淤,扶起的庄稼有2万多亩。1万来亩绝收的大田能干啥?大伙儿一研究,种蔬菜!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杨运公社河北六队队长老梁,老伴儿被洪水卷走了。但他没有颓废下去,忍着悲痛组织社员收拾七零八落的房木等物资,亲手把犁耠地,抢种秋菜。干部的行动感染了乡亲们,越来越多人从悲伤中挣脱出来,参加生产劳动。什字街公社日丰大队的亩水田靠截潜自流灌溉。洪水冲垮了拦河坝,正在“秀穗”的水稻断了“粮”。洪水刚退,乡亲们就献出多条麻袋,出动人,堵坝拦水。杨屯公社杨屯大队的标牌厂厂房被水冲毁了,工人们说,人在厂就在。灾后第二天,厂长就外出联系业务。大队把队部腾出来一半作厂房,工人们清除了屋里的泥沙就着手生产。这个仅有12名员工的小厂,灾后仅十来天就创造产值0多元。灾区人民就是这样争分夺秒地干,努力实践县委提出来的“遭灾不减志,轻灾不减产”的号召,把灾害造成的损失缩到最小的程度。
咆哮的河水冲毁了什字街公社日丰桥的引桥,切断了通往杨屯公社的交通。救灾物资运不进来,伤员送不出去。修复引桥成了救灾的首要任务。河水刚刚下落,什字街公社立即组织名民兵,在齐胸的深水中作业。不少民兵的鞋被水冲走了,他们就光着脚继续干。
洪水将解放后逐渐架设起来的高压线路和供电设备毁于一旦。灾后第三天晚上,县农电系统的职工克服了种种困难,架好了临时线,使重灾区所在地及周围大队通了电。随后,市、县电业和农电部门又制定出抢修方案,组织抢修队赶赴灾区。各抢修队自己解决食宿,绝不给受灾群众增加负担。在什字街公社邹屯大队架线时,一名工人到群众家找水喝,正赶上这家吃饭。老乡硬拉着他上桌,这名工人到底也没吃。老乡们说,“这些工人真像当年的八路*啊。”
灾后一个月,时间虽不长,但灾区的面貌却大有改观。经过抢修,道路通了、电灯亮了、电话通了、喇叭响了、机器转了、地里长出了菜苗、人们的脸上重现了笑容……洪水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难掩的伤痕,但英雄的人民以惊人的速度重建家园。一副全新的画卷徐徐展开……
陈雪娇
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播音员,主持人
●营回①丨营口“红船”从这里启航●营回②丨太古码头的卖烟小贩●营回③丨点燃一支火炬●营回④丨倒煤工棒打“瞎段长”●营回⑤丨神秘的传单●营回⑥丨铁路工人的“花红”斗争●营回⑦丨“一溜穷”的神秘小屋●营回⑧丨近百年前,红色书刊从营口转运至东北各地●营回⑨丨星火划破漫漫长夜●营回⑩丨《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重要原型是咱营口人●营回?丨一家出了四个共产*员●营回?丨特殊身份的“家庭主妇”●营回?丨万人广场上的演讲●营回?丨赶走“虎豹”,迎战“豺狼”!●营回?丨炮轰大白楼歼灭顽敌●营回?丨一出好戏●营回?丨机智勇敢戏敌顽●营回?丨“夫妻”交通员●营回?丨英雄宋光●营回?丨怒吼的“纱厂”
原标题:《营回?丨洪水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