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树昌
恰逢建*周年,真是期待即将亮相的京报馆,魏染胡同也跟着大变样,从原来的破旧拥挤到现在平坦敞亮,我们居民心里都跟着舒坦!
这是在魏染胡同里
住了近七十年的老住户尹树昌发出的感慨
……
让居民忍不住赞叹的魏染胡同
路面重新铺设,干净平整
换上砖雕样式的门牌,更古朴自然了
架空线入地,天空豁亮了
新安装的步道灯,夜间出行方便了
……
“有里有面”的魏染胡同
即将随京报馆重装亮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魏染胡同
看看这里的变化
架空线的入地胡同“美颜”重现
走进魏染胡同,原来抬头可见密密麻麻的架空线如同一张张“蜘蛛网”,现在随着架空线的入地,天空变得豁亮啦。
抬头就是豁亮的天空
走在胡同中,附近居民和出行人的心情都会随着豁然开朗,不仅如此,这里还安装了许多的步道灯,方便居民夜间出行。
宽敞干净的胡同里,安装了步道灯
年椿树街道配合区相关部门,对魏染胡同进行施工整治,截至4月9日,魏染胡同内的架空线工程基本已经完成,同时胡同内还新安装步道灯20多处,方便居民夜间出行。
魏染胡同路面宽阔平整
修旧如旧这里将建邵飘萍纪念馆
顺着胡同往里走,家家户户砖雕的门牌格外醒目,整条街都透出青砖灰瓦的古朴样貌。
魏染胡同35号
说起长度仅有米的魏染胡同,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但这里有着近代著名的被赞“一支笔抵过十万*”的资讯工作者邵飘萍的住所,年,邵飘萍创办的《京报》迁至魏染胡同,而京报馆也成为了他在北京的住所。
京报馆
正因为胡同有这种历史的底蕴,街道在整治的同时尽量保留有价值的老门老窗、老砖老瓦、老门墩等物件,力争做到修旧如旧。
老砖老瓦、老门墩等物件修旧如旧
此前的整治,街道为了统一规划,将外立面进行了修葺,这次环境整治提升除了统一胡同内的信息导览标识及标牌、拆除包在老建筑的外立面,并进行修缮和保护,此外设计团队在整条街增设了一些古色古香的装饰元素。
胡同里的建筑古色古香
未来,这里将建成邵飘萍纪念馆,展现一代报业巨匠的生活点滴和西城区独有的文化韵味。
打通交通微循环解决居民停车需求
在腾退修缮之前,魏染胡同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居民私搭煤棚、栅栏、违建房,把原本4米多宽的胡同挤成最窄处仅剩1.5米的空间。
腾退修缮后的魏染胡同
经过协商,街道在香炉营社区为几户居民找到了一处杂物存放区集中存放。经过持续综合治理,随着最后一处违建将诉诸法律程序解决,堵塞已久的京报馆通道终于疏通了。
打通交通微循环
考虑到京报馆对外开放后,肯定会有很多参观者来到这条小胡同,所以必须打通交通微循环才行。
虽然魏染胡同的宽度恢复到4米半,但是每到胡同中幼儿园上下学高峰的时候,狭窄的胡同路边再停上机动车,常出现两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将胡同彻底“堵死”的情况。
腾退修缮后的魏染胡同
想要打通交通微循环,就得先征求居民意见,没想到,90%的居民都表示支持同意。为此,椿树街道在距离胡同多米外,设置了一处能提供70余个车位的居民自治停车场,满足胡同居民的停车需求。
胡同环境质量也得到提升
下一步,包括魏染胡同、南柳巷、前孙公园胡同、红线胡同等胡同,都将实现机动车“单行禁停”,彻底打通交通梗阻。
目前
魏染胡同的整治提升工程已进入
收尾阶段
一个更加宜居舒适
充满古都风貌的魏染胡同即将呈现
敬请期待
文字:西城融媒邴美俏北京日报张楠
图片:椿树街道
责编:侯明月
审核:杜宇琛
签发:周翔
欢迎广大市民提供资讯线索:
(工作日9:30—17:30)
邮箱:xcxmt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