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审核员的前言:
本文只摆事实,不谈任何观点。如果事实有误,您可以拒审。但如果您从中解读出笔者有什么违反平台*策的观点,那笔者提前表示遗憾。笔者已尽自己最大努力,避免谈任何观点,望明察。
背景信息
中国台湾地区曾一度被公认为防疫的模范生。台湾是最早实施严格防疫措施的几个地区之一,2年多来,每日新增病例一直控制在极低的水平,这得益于台湾施行的严格防疫*策,例如快速和广泛的核酸筛查、大规模追踪密接人群、相对较严格的隔离*策等等。不过,年4月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公开宣布,台湾的疫情防控*策做出重大调整,提出了所谓的「新台湾模式」[1]。
蔡表示,「新台湾模式」就是透过积极防疫、稳健开放,兼顾台湾经济发展与民众正常生活,现阶段设定的目标是「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轻症」。她强调这个模式的核心是以“减灾”为目标,而非全面的清零,更不是放任病*肆虐式的“与病*共存”,而是有效的疫情控管。
因此,4月6日可以看成是台湾疫情防控*策的转折点,也是本轮疫情的起始点,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正如台湾疫情防控总指挥陈时中所预言的,台湾的感染人数很快呈现出指数级疯狂增长,本文后面提到的所有“本轮疫情”均默认指从这一天开始:
图:台湾累计确诊曲线
数据来源:牛津大学OurWorldinData(OWID)
本轮疫情截止到5月27日,台湾总确诊人数达到多万,累计死亡人。但是,请大家务必注意一点,因为台湾现在已经放弃了大规模核酸筛查,公布的确诊数据来自于患者自愿上报,医院检测上报的数据。所以,台湾实际感染人数要远远高于官方公布的确诊人数。根据华盛顿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的模型测算,台湾的实际感染人数可达万左右[2]。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
台湾本轮疫情最少已导致多万人感染奥密克戎,最多可能达到万人,累计病亡人,感染病死率(IFR)介于0.%到0.%之间。
台湾防疫*策速览
从4月6日开始,台湾的防疫*策每隔一两周就会更加放宽一点。要了解台湾地区的具体防疫*策,我们需要先了解四个最重要的专门术语。台湾的防疫指挥部根据管控力度从高到低,制定了四个级别的管控措施,依次是:
居家隔离
顾名思义,就是1人1户单独隔离,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指定的宾馆。这是根据台湾地区的《传染病防治法》第48条实施的强制性措施。由当地的卫生主管机关每天2次追踪隔离者的健康状况。
居家检疫
也是1人1户单独隔离,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指定的宾馆。和上一级「居家隔离」的差别在于,居家检疫的管理部门不是卫生机关,而是地方*府民*局、里长或者里干事(相当于大陆的居委会),不需要每天2次追踪健康状况,只需要保持和管理人员经常电话沟通即可。
加强自主健康管理
(简称为:自主防疫)
非必要不出门。如果抗原自测阴性可以有限度地外出进行特定的商业活动,但需要经过卫生机构的批准,且需要有专人陪同接送。禁止进入超市、餐馆等人员密集场所。每日需要向卫生主管机关短信报告健康状况。
自主健康管理
没有类流感症状的人可以正常生活,但不得参加各种聚集性活动。有类流感症状的人,除了不得参加各种聚集性活动外,还不得搭乘大众交通工具。
另外请注意一点,台湾地区把「抗原自测」称为「快筛」。
台湾目前正在执行的防疫*策主要有以下这几条:
1、对于已确认的阳性感染者施行「3天居家隔离+4天自主防疫」。在3天居家隔离期间不需要做抗原自测,到了自主防疫阶段再做抗原自测。自主防疫期结束后,也要等到抗原阴性后才可以出门,尤其是上学。
2、对于所有入境人员施行「7天居家检疫+7天自主健康管理」。在居家检疫的第7天进行一次抗原自测。如果是阴性,就转为自主健康管理。如果阳性则执行上一个3+4的*策。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间,如果出现症状,则需要进行抗原自测。
3、除了上面这两条最重要的*策外,还有一些其他规定,比如在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餐厅就餐时,座位间隔要达到1.5米以上或者设置透明隔板等。这些常规的防抗措施,不再赘述。
有意思的是,5月10日这天,即台湾颁布《入境人员居家检疫7+7*策》的第二天,桃园市有约名民航从业者及其家属走上街头,抗议*府的*策对民航从业者太严,要求放松*策。他们打出了「以筛代检」的诉求标语,要求用「快筛」代替「居家检疫」[4]。
台湾疫情数据快报
在了解台湾本轮疫情的详细数据之前,我们先对台湾目前的基本情况做一个概述:
台湾省总人口万,年龄中位数是42.5岁,台北市的人口密度是上海市的2.3倍[5],ICU床位数量约7张[6](上海市约为张左右)。
台湾可供接种的疫苗比较多样,有英国的阿斯利康、美国的辉瑞和莫德纳、台湾本土研发的高端疫苗,这四种疫苗的接种人数之比大约为8:6:5:1。总体的接种率是:二剂疫苗接种率为81.4%,三剂为64.4%,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二剂疫苗接种率为82%,三剂为66%[7](上海60岁以上老人的二剂接种率62%,三剂38%[8])。
台湾对于新冠确诊的定义很简单:只要核酸或者抗原阳性,即算确诊。
台湾对“死于新冠”的定义也比较简单明确:如果一个人新冠病*检测阳性,在治疗期间死亡,就算作「死于新冠病*」。这个定义甚至比香港的病死定义还宽松,香港的定义是在感染新冠病*后的28天内死亡就算,而台湾没有天数限制,只要在治疗期间死亡就算。在死亡案例记录中,我看到有确诊后75天死亡的案例[9]。
接下去,我们来看一下台湾在防疫*策重大转变后的情况,以下数据如不额外标注信源的话,均来自台湾中央通讯社[10]:
图:台湾每日新增确诊数
截至年5月27日,
台湾本轮疫情总确诊人数约:万
按模型预估的总感染人数约:万[11]
死亡人数:
我们可以看到,这轮疫情中,可以说几乎百分百的感染者都是轻症或者无症状,病死率比世界普遍认为的流感病死率(0.1%)还要低不少。不过,重症死亡率却很高。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各个年龄段的死亡占比[12]:
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60岁是一个坎儿。60岁以下的死亡人数只占总人数的不到10%,超过90%的死亡患者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而80岁以上的老人又占了总死亡人数的54%,这个比例情况跟香港公布的数据基本一致。
写在最后
本轮疫情,截止到5月27日,已经导致台湾总人口约34%感染新冠奥密克戎病*。
从全世界各地总结出的规律来看,因为有疫苗保护以及“不易感人群”的存在,一个地区并不会所有的人口都被感染,最终总的感染人口的比例会在60%上下。比如香港现在每日新增的感染者已经下降到了二、三百例,根据模型估计,香港感染人数已占总人口的56.7%。
香港病例增长的拐点出现在年3月4日:
当时,香港预估总感染数约万,占总人口比例是38%。
这个规律在世界各地是较为普遍存在的。
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台湾这轮疫情很可能在未来一两周内到达拐点,然后曲线会呈现出迅速下降的趋势。
可能你跟我一样,这时候突然很想知道一下上海疫情的基本数据:
上海本轮疫情感染总人数:62.66万
死亡人数:
感染病死率(IFR):0.%
上海的感染病死率约为台湾的1.7到7.8倍。
随口提一句,有一个曾经很出名的中国籍科普作家一口咬定上海的病死数据严重造假,理由就是感染病死率实在太低了,低到不像话。但问题是,台湾的感染病死率甚至比上海还要低七、八倍,这么说来,是不是台湾的病死数据也严重造假了呢?但台湾可是把每一个死亡案例都详细公布的,所有数据的透明度都很高。
对此,不知道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信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