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阿卡贝丝
来源:祂是yesHEis()
年,《圣经》和合译本新旧约全本正式发行,至今已经整整年。
在中国,圣经汉译工作,自唐代景教入华开始,至今还在继续。
和合本,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最硬核,生命力最顽强的版本。
于中文教会,成书一百年后,无其他译本可出其右;于中国社会,亦对白话文运动、文学创作、翻译学发展产生无可替代的推动力。
作为华人基督徒,我们可以不懂希伯来原文,可以不了解译经原则,但不能不知道中文圣经翻译背后的故事,不知道上帝如何看重他的话语。
作为中国人,我们可以对上帝未曾“亲眼见你”,但不能不知道福音如何翻山越岭来到中国,不知道上帝在中国千余年中的奇妙作为。
和合译本百年纪念之际,阿卡贝丝耗时3个月,特别打造#千年薪火百年和合#主题线上展览,为要上追溯传教士千年旅程,下回顾和合本译经历程;
愿你看得见,上帝对这个国家的计划、祝福、和永不止息的爱。
立即扫码,看自从上帝到中国以来……
为什么要做#千年薪火百年和合#主题呢?
说真的,我们自己也很意外。
虽然早就知道《圣经》和合译本的百年生日将至,
但年实在太过久远了,远在我们这一代人出生以前;
从我们踏入教会的第一天,和合本就已经在那里,
因此她的存在对我们来说,已经太过自然了。
直到偶然查阅资料,我们才大吃一惊!
原来我们从来不了解陪伴我们的和合本,
原来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和合本的存在不是那么“理所当然”。
翻阅几十万字的资料,搜索了网络上近几年几乎所有关于和合本的资讯后,
发现几个淹没在历史中的事实:
?上帝曾四次敲中国的大门。
?圣经汉译工作,从唐代延续至今。
?和合本的诞生,是不可思议的“神迹”。
上帝曾四次敲中国的大门
?你知道现在总被误以为是“乡村信仰”的基督教,从唐至清一直跟皇帝和上流社会玩耍吗?
?你知道明清来华传教士都学富五车,通晓天文地理,除了传福音,也致力于在中国传播先进的天文、地理、农业知识……吗?
?你知道中国第一个新教基督徒,从混混变成了史书上“中国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中国报刊之父”吗?
上帝曾四次敲中国的大门,每一次都带着祝福。
第一次,
唐朝景教入华,丞相到郊外迎接,李世民亲自接见,一百多年中备受皇室推崇。
后来也随着唐朝衰败而式微,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第二次,
元朝建立,景教跟着蒙古王室再次回到了中原。这个时期,罗马教廷也首次派出神父出使中国。
后来明朝建立,闭关锁国,将传教士都驱逐出去。
第三次,
明朝一闭关,几代传教士都被拒之门外。直到传教士利玛窦用一座西洋自鸣钟,重新敲开中国大门,获准永居北京。西方大步发展,这时传教士来,不仅带来福音,也带来了西学东渐。
后来,因罗马教廷触怒清廷,康熙帝下令禁教,“百年禁教”拉开帷幕。
第四次,
清嘉庆年间,马礼逊悄悄来华,标志着新教终于姗姗来迟。因为清*府的管制,马礼逊在中国25年中不能公开传教,但他以忠诚的生命影响更多传教士来到中国,至死不归。
这一次,基督教深深扎根,再也没有从中国这片土地离开,直到今天。
?上下滑动?
一千多年,足够很多有趣的事发生,比如:
元朝,十字*东征连连吃败仗,罗马教廷想和元世祖忽必烈交朋友;
明朝,学富五车的传教士利玛窦,凭实力令满朝文武竞折腰,礼部尚书徐光启不仅公开受洗,还赚了一个英文名“Paul”。
清朝,康熙帝管传教士汤若望叫“玛法”(满语:爷爷),后来为了“中国礼仪”和罗马教廷写信吵架,一怒之下下令在中国禁教百年。
……
四度传华,发生的事情难以一一数算。
重要的是,回顾过去,我们更能清楚地看见,
无论何时,哪怕在人看来坏的不能再坏的境况中,
上帝依然有条不紊地成就他的计划。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道书1:9和合本)”
那今天,信实的神依然会照样看顾。
圣经汉译工作,从唐代延续至今。
千年宣教史中,圣经汉译工作贯穿始终。
公元年(唐贞观年间),基督教分支聂斯多略派传教士阿罗本出使中国。
当时的丞相房玄龄亲自出城到郊外迎接,并被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获得允许在中国建立景教。
史记,景教在中国做的第一件事是“翻经书殿,问道禁闱”——留在皇宫中翻译经典。
这个汉译版本被称为《尊经》,现已失传。
但可以看出,传教士是何等看重用本土语言来传播教义这件事。
神的道再宝贵,如果读不懂,对人来说就毫无意义。
信徒就只能像宗教改革前昏昧的天主教廷时期一样,接受二手信仰。
试想一下,如果你手中的圣经,书写的是希伯来文,
“?????????,???????????????????,?????????,???-????????????;???????????????,????????????-??????????????.”
那你大概多了一件收藏品,或者一个有文艺气息的拍摄道具。
因此,传教士的脚步到哪里,将圣经译成当地语言的工作就拓展到哪里。
只有将“神的道”以文字形式留存,才能保证,
即使他们离开这个国度,福音不会。
和合本的诞生,是“神迹”。
给大家说一段绕口令:
……
这只是圣经汉译史中的一个剪影。
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和合本走在前人一步步铺就的路上。
他们都是和合译本的“译者”,
我们会忘记他们的名字,但上帝不会。
翻译圣经容易吗?
决不。
有语言的障碍、文化的隔阂、甚至环境的逼迫……
即使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碰上要翻译的是这本块头极厚,内容又极多的“圣言”,
怎么说呢,搭上一辈子也不一定够用。
否则,从基督教入华,到第一个被华人教会普遍接受的译本面世,不会需要年的时间。
但和合本翻译从-,跨越近30年,用的时间也实在有点久吧?
不得不说,和合本翻译有几个特殊之处:
?非个人译经
?跨宗派合作
?使用新语体
?动荡的环境
这几个问题,随便拎出一个,都是一座巨峰,需要译经者们竭尽全力翻越。
“非个人译经”,
意味着文风/语言表达习惯各有不同,非常难以统一。
委员会采取的办法是:每人主译一章,所有人提修改建议,最后开会商讨并确认。
据一位译经者说,“每一句经文背后都是一场战争”。
“跨宗派合作”,
有资格被选出译经的,都是善于“为真理而战”的神学专家,
一不小心,“合作”就会变成“论战”。
但和合本要做的,就是跨越宗派,持守真理。
这也是“和合本”的命名原因,“和衷合作”,向主合一。
“使用新文体”,
和合本(当时被称为官话和合本)是中国第一本白话翻译巨作,
当时,文言文才是全国官方书面语言,这就意味着没有人用白话文写过文章,
没有参考,没有标准,这么一群歪果仁,带着全国各地招募来的中国助手,从无到有地摸索怎么使用白话文写作。
白话文运动后,和合本甚至成为了不少教科书中的白话文使用范文。
没错,一群歪果仁教中国人写中文。
“动荡的环境”,
-,任何一个接受过义务教务的人都知道,中国在发生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还未散尽,义和团运动又起,杀害洋人(特别是传教士和中国信徒),触发八国联*镇压;
辛亥革命爆发,清*府被推翻,封建帝制结束,民主体制建立;
社会依然动荡,新文化运动爆发,巴黎和会失利,引起五四青年运动……
难以想象,在朝不保夕,前途不明的世代中,
传教士依然两耳不闻硝烟,眼中唯有圣言。
?上下滑动
我们不得不感慨,和合本存在,确实“自然而然”。就像自然而然存在的阳光、雨露、空气是神无偿馈赠的礼物,
和合本的诞生,同样是在上帝的权能之下送给华人的祝福,配得我们的感恩和纪念。
写到这里,你应该大概明白阿卡贝丝作为一个贫民窟团队,为什么要不惜血本,不顾代价,全力以赴,耗时三个月在这个没有什么爆款潜质的主题上,还制作#千年薪火百年和合#H5线上展览。
我们实在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们的主是何等信实伟大!
说起这个线上展览,那真的是了不得!
功能提示!
答疑惑:基督教怎么来到中国?
涨知识:基督教在中国都经历过什么,做过什么?
扩境界:看上帝的信实伟大,过使命生活!
传福音:一键转发此H5,还可有效缓解身边亲友对基督教的误解和隔阂。
此H5分为3个层级,纵横古今,预计大致浏览需3-5分钟,深度体验需2小时。
第一层自从上帝来到中国
1分30秒的动画带你穿越时空,回顾基督教四度传华的千年之旅,
自西汉开辟丝绸之路,至民国和合译本面世,
神看千年如一日,纵览历史,方知TA的奇妙带领。
第二层“我必留心保守我的话”
从景教流行中国碑,到和合本降生;
原创绘图,严格考据,力图还原真实历史场景。
马礼逊及以雕版印刷术为马礼逊出版圣经的印刷工人
和合本翻译期间,因义和团运动杀害大量洋人,
引发八国联*镇压,圆明园在此期间被毁。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介绍
传华史中24个重要节点,
串联起圣经汉译漫漫路。
第三层你并不了解和合本
如果你不知道和合本攻克多少难关,
横扫多少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那你从来没真正懂得过,你手中的和合本。
原创BGM/国风赞美诗
主题曲《游云歌》,
由美国芝加哥的荆棘火敬拜团原创,
歌词古朴经典,全曲雄浑大气,孤寂中又隐含希望,
是远方来客一步一播种,方有今日绿草茵茵。
这还不算完
未来,阿卡贝丝将加大投入,力求以此H5为基础,逐步打造“线上中文圣经博物馆”,不惜工本,为要铭记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这个原本应该30天“交货”的线上展览,修修修修修修改改改改改改改改做了超过60天。向码农大哥真诚致歉……
你根本不知道,#千年薪火百年和合#的背后,我们都经历了什么!
我们用了2个月时间,收集墙内外所有可以找到的信息,啃了2本香港代购来的超过1页的繁体字大块头,购买全套9册王南建筑史诗系列作为绘画场景参考,整理出超过35,字的资料及文案,绘图草稿摞起来高过一只猫,并发动8个人一起修改、校对文字、核对史实。
因为发自内心“敬畏”,所以只好竭力凡事“忠心”。
就像昔日传教士定意用书本保存神的话语,阿卡贝丝别的也做不了什么,所以只能用#设计#来承载我们对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上帝看顾中国由衷的感恩之情!感兴趣的粉丝可以到淘宝店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