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发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阿里云周晶我是如何选择技术方向的 [复制链接]

1#

简单介绍自己

GIAC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周晶,花名治先,目前在阿里云边缘云原生团队负责边缘云容器平台的建设与落地工作。这些年,我一直从事后端系统架构高可用、高并发、服务化、ServiceMesh、资源云化、服务容器化以及云原生等相关的工作,算一位后端开发老人。

年跟着当时开心网老大一起创办创业技术社区“iDev创业技术沙龙”那会儿还不叫MeetUp,所以一直网络ID就是iDevz。第一次接触了高可用、大并发,也认识了很多业内大佬,有了很多学习精进的机会。

年在一次架构选型过程中接触到了OpenResty,真正意义上在工作中去实践大并发,后面的多年一直围绕OpenResty做了很多事情,同时见证和参与了OpenResty社区早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第一次感受到社区的力量。年刚去新浪那会,我自己一个人天天捣鼓Lua,为了把大家掰到Lua栈还开发了一个类PHPYaf(鸟哥的代表作品)的一个OpenResty框架,最终成功推动了新浪移动多次大规模架构升级。

内部转岗到微博,负责微博跨语言服务化的建设和落地,当时还不叫Mesh,我们开始的时候还没有现成的Mesh方案,Linkerd也刚起步还不知名,Istio那是后面的事儿了。

年将微博跨语言服务化体系整合为WeiboMesh开启了WeiboMesh开源共建与落地之路。后面因为个人理解云计算已经大量挤压传统后端架构师的生存空间,我所醉心的高可用、大并发、服务化这些技术以及很成熟,且被云厂商产品化,但是考虑到自己兴趣所向,索性直接到云厂商再续前缘。

于是,年我决定来到阿里云,选择了一个自己认为最有前景的方向,主要考虑两点,希望今后的日子能在一个领域深挖,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另一方面,我认为边缘计算是与传统消费互联网相比真正意义上可能影响工业、产业的战略性技术,也我目前为止所了解的最有可能颠覆性并改变人们生产生活的技术。

后面的日子希望能跟大家多多交流学习,谢谢大家。

聊聊你最近一年正在做的项目,它的技术价值怎样?它的行业发展状况是怎样?你负责项目的技术亮点和挑战能否展开讲讲?

来阿里云边缘云刚好一年多,这期间一直在设计和建设阿里云边缘云容器平台,并推进CDN与边缘计算融合以及CDNonENS项目的落地。

从去年开始尤其是今年能明显的感觉到5G边缘计算的热度在急剧升高。边缘计算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触。但是大家也都很清楚,当前5G的覆盖与商用规模并没有起来,还没有非常多的应用落地案例。但不论是从国家规划还是社会发展层面来看,边缘计算都是大家公认的核心战略方向。

对于阿里来说我个人理解有两大核心优势,一是阿里云从年就开始从IaaS层面起建设飞天边缘操作系统底座、探索边缘计算的各种可能性,加上阿里CDN十多年的沉淀,有非常深厚的技术以及资源积累,而且阿里云是目前我所了解唯一一家真正做到CDN和边缘计算融合的厂商。另外就是阿里巴巴经济体庞大的业务生态,我们有各种超大规模的边缘业务场景,通过各种业务场景去建设和打磨我们的边缘云平台。

我理解的,边缘云是由大规模地域分散的边缘节点相互协同组成的一朵可远程管控,安全可信,标准易用的分布式云。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基于阿里云边缘云的基础资源底座对全域边缘节点资源进行云化,并基于这个分布式多云异构融合的云化底座构建多租隔离的IPaaS边缘云原生基础平台,支撑CDN产品服务、云通信、视图计算、云游戏、云桌面、云智能终端等各类场景业务。

这里面有几个比较有意思也有挑战的点。例如,如何通过一套统一的基础平面来对各种层面的异构、分布式多云进行抽象管理?如何在边缘单节点资源、网络等受限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可靠、丰富的边缘云原生服务?最重要的还有如何保障满足这一切需求的整体架构设计基本可演进、可迭代的灵动?边缘所面临的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因为边缘云节点资源的广覆盖、小型化、网络环境复杂、资源网络多种多样等特性所致,边缘异构资源、边边云边网络的不可靠等等因素引申出边缘云两大核心技术课题:融合与协同,这两个问题将始终贯穿我们平台建设的整个过程,为了解决这一系列边缘核心问题,我们设计构建了阿里云边缘云计算平台。

在技术方案落地的过程中,你通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