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周期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13/4786509.html小薪创课首期火爆收官,曾在百度、美团等担任技术专家和项目负责人的吕恒老师,在1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吕恒为大家分享了他的『7步打造强悍技术团队』大法。
话不多说,干货满满的文字实录奉上: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跟大家一起交流,关于怎样从0到1去打造一个早期的技术团队,做一些总结和我个人经验的分享。
首先自我介绍,我叫吕恒,最早的时候在百度无线,做工程师,在那里经历了大公司的团队从0组建的过程,当时我负责B端系统的研发。
之后的一段工作经历是在美团,经历了美团从研发团队还只有几十人的状态,到今年八月份,整个美团是将近一万人的状态。在美团经历过大数据团队,做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包括竞争情报,爬虫抓取,包括购物产品的前后端的设计以及美团早餐整个供应链条的系统搭建。现在是薪人薪事的联合创始人,目前负责薪人薪事的系统研发。薪人薪事是面向企业服务的SaaS,面向中小企业HR的一套薪酬计算的工具。
这三段经历大致经历了大型上市公司百度,发展型的公司美团,以及在现在的创业团队里去lead技术这件事情。所以我也很荣幸,经历了这几种类型的公司之后呢,有一些个人的总结,分享给大家。
我自己总结了七个步骤去组建一个技术团队,尤其是早期的创业的技术团队。
1明确业务
这四个字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真的想清楚的人很少。什么叫做明确业务呢,实际上就是说你的业务是通过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服务,来解决什么问题,产生什么价值。这个是你创业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核心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事情想不清楚,等你再想去创业,再做大融资,一步一步往后走的时候,都会非常的麻烦,也非常的危险。我们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说,我有一个好的idea,我现在就差一个程序员了。但这种情况恰恰是说明没有想的特别清楚。
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有段时间我在调研卖水果的O2O模式,当时的问题是说我觉着大家作为工程师,作为白领,作为码农,经常是吃不上水果的,尤其忙起来之后,连喝水都喝不了多少,就觉着应该会有这个需求去吃水果,去调节一下生活,这是这个想法的初衷。于是就想怎么卖水果呢,自然就想到了有很多的方式,我需要一个网站,我需要有人能在这里下单,然后只要他们付钱了,然后我就给他们送,所以当时的想法其实非常的简单,但是其实并没有想清楚我是要用什么产品,解决什么问题,产生什么价值。
尤其是你面对什么样的客户群,他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是水果吗,是什么样的水果呢,是他们平常吃不到的,还是说你给他切好了的,所以说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就去想做这个事,因为我是做技术的,所以我就非常容易的开发出来一套系统,然后就开始卖。也很明显除了朋友给捧场之外,经营的比较差。当然这个项目没有做成,现在回过头来想的就是没有明确你的业务到底是要做什么事情,没有想的特别清楚。对比一下我这次创业,就想的特别清楚。
我们做薪人薪事这个产品,其实就是解决中小企业的hr在算工资时候很繁琐的问题。我们需要提供一套完整的SaaS服务来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了问题之后,产生的价值是让HR能够得到解放。所以这个产品就想的非常清楚。我们的团队发展,业务进展也都非常的快。
所以给大家举这两个例子,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要创业,想去lead一个技术团队的话,第一步的是明确你的业务。意思是你要通过什么样的产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产生什么价值。之后才是你的产品体验多好,你的营销做的多么能够吸引人。你的销售多么牛逼,能够拉来多少客户。因为你的营销销售这些东西再牛逼,最后也是需要由做出来的产品来承载的。而做出来的产品做出来的服务,一定是要由技术团队去实现的。
2选择主流的技术方案
这里不是说要用什么语言,我们听到一个段子,在社区里,有人说XX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然后一堆人就掐起来了。我们这里面讲的并不是说哪个语言比哪个语言好,因为对早期的创业团队来说,语言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我刚才讲的,你的产品一定要想清楚。因此我这里说的主流的技术方案是什么呢,考虑两点。
第一点,技术的成熟程度。包括这几个方面:一是这种技术或者这个架构经历了多久了,它不能特别老,跟不上技术的更新换代,另外它的社区要足够活跃,你在网上能够搜索到的东西要足够多。因为对于早期团队来讲的话,你的技术团队的能力一般来讲是比BAT的人稍微有点距离的,当你遇到了一些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问百度问谷歌,所以如果这种技术方案有很多人在用,有很多应用,并且社区讨论非常活跃的话,那其实非常有利于解决你的技术问题。
第二点就是从招聘的方向上去考虑。是人才存量比较大的方案选型。这里我举一个例子,之前我有一个朋友,他们是一个创业团队,很牛逼,懂好几国的程序语言,然后他们开发了一款产品,使用了一种语言,叫clojure,当时我比较孤陋寡闻,接触到他之后才知道有这么一门语言,写服务还非常好。而且他们号称他们的团队是非常精英的团队,是国内用这个方案的前几人。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个团队,非常精英的一个团队,做了一年,也没有特别好的发展。
这里抛开产品的问题不谈,因为这样的方案选型,决定了相对主流来讲的话,分歧比较大,导致在团队招聘上就会相应的有一些难度。所以推荐大家使用主流的技术方案。哪些是主流呢,不同的业务领域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如果是做大数据,必然是离不开Hadoop生态,包括了它生态链上的各种上下游的服务。如果你是做企业级服务,做供应链系统的话,Java就比较合适做服务化,去做代码的隔离、抽象。如果你想做一个原型,快速把系统搭起来,去尝试市场的反馈,那PHP就比较短平快。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的话,目前市场上存量非常大的,适合于互联网应用开发的主要还是Java和PHP,所以在技术选型方面呢,建议大家还是选主流的方案,然后考虑到市场的人才存量。因为对于小公司来说的话,招聘的转化率是非常低的,如果招聘转化率是在固定的情况下,你的人才存量越大,招聘到的人才就越多,对于组建团队来说,难度就相对要低一些。
3明确里程碑
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有一点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事实。对于早期的创业团队来说,最好的形态并不是技术完全的ready,也不是架构扩展性非常的好,而是技术人员被业务拖着走。什么叫做技术人员被拖着走呢,就是你的产品进展的非常快,需求已经被堆的很多了,然后你的技术实现只能选择一些最关键最关键的,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来做,而这种情况对于业务来讲是好的。因为早期的团队,你的技术人员是不应该有精力去重构代码,考虑非常好的扩展性的。他们的时间应该更多的是开发出功能来,得到市场的验证,得到用户的反馈。
那么为什么要明确里程碑呢,因为任何人做了CEO之后都会拍出来很多idea,不管你以前是做什么的,做技术的,做产品的,做运营的,只要你当了CEO,你都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想法。因为很简单,说比做简单。你要想拍一个idea出来一定很简单,但是技术团队一定不能为CEO的所有idea买单。我们创业到现在,我已经拍掉了我们CEO80%的需求,不是说他的需求不靠谱,而是说我们一定要抓那些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去做。
里程碑方面,我的建议是这样的,一般来讲,你的系统的发展,业务的进展,是跟你的融资的节奏相关的。种子期,你可能是连一个RD都没有呢,你就一个光杆司令,当然你自己是做技术的除外。你可能会拿到一些种子资金,来做这个事情。天使期是组建一个小型团队,打磨出一个原型来,完成在市场的验证。
简单来讲,就是你做出来一个东西,然后市场认可你了,并且你之前提出来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产生了价值。这个就是天使阶段的一个里程碑。当进入了A轮,也就是说你要把产品完善,同时要明确的拉新留存,在A轮的时候,在这个行业里跑到第一梯队。在往后走的话,就不能叫早期团队了。在早期团队,你处于什么阶段,就决定了你的系统是什么样子,进而就决定了你要招多少的研发人员。
4明确团队结构
有一个经验告诉大家,一个人如果做团队管理的话,每周都要去看你的下属工作情况,最多直辖7个人。一个精力旺盛的人能够直辖的小组是7个人,再多的人就要分组,再产生下一个团队结构。当然这里有一个反例,比如说一个很大的公司,有很多VP很多总监,向CEO汇到。但是他们是有独立行动权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小组里,管7个人。
这里也有两个案例分享给大家。一个是我的朋友,当时做电商创业,他是做技术开发的,参与创业的做技术负责人。做电商创业,他需要一套系统,包括用户购买流程,购物车,展示商品图片,订单管理,包括了运营的后台,库存的管理,进销存,商品的管理,这些系统。最开始的时候,他是自己一个人去搞,很明显业务增长还比较快,老板就着急了,一个人搞明显搞不过来啊,招人吧。招人赶紧把系统开发出来,这样我们的业务就能还往上涨。
但是招聘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招聘技术人员,周期非常的长,所以怎么办呢,他就很着急,也扛不住老板的压力,所以就招了一些学历低一些,或者经验少的,自己捣鼓过简单的功能的,就开始一起开发系统了。最开始效果非常明显,短平快的就把系统达成了,业务也确实得到了增长,但是一个月之后他就发现了,大家投入到新功能开发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多的时间是在修bug。而且他招来的这帮研发同学扩展的能力非常差,只会在Windows下通过某一种编辑器写代码。如果系统更换到了Linux,更换了一种开发环境,就完全的不会了。因为他们基本上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个例子是美团,在开始开发美团之前,王兴的团队就有了一些积累,包括做校内,做饭否,所以当开始美团这个项目的时候,团队里已经有4位有一定经验,开发过大型系统的工程师了。所以这些工程师基本上肩负了早期的研发任务。而经历了第一年的百团大战之后,直接启动了校园招聘。当然这里面有兴哥对于行业的影响力,对于校园里同学们的号召力。也正因为这次校招,进来的一些同学,基本上都发挥了非常核心的研发价值。
第一届校招基本上只面向的/学校,当然毕竟是一个小公司,也没有招到几个人。但是这些人经过两三年的历练,基本上都成为了技术专家,架构师,技术经理这样的级别。这对于刚毕业两三年的同学来讲,是很难想象的。所以最好的团队结构是,有一个有经验的工程师,来带领一些潜质非常好的同学,来把业务整个支撑起来。当然这里面我也解释一下,并没有诋毁学历低的同学的意思。在百度的时候有一个同事,他只是初中学历,但是却是高级工程师,一位非常强悍的前端工程师。所以英雄不问出身。
但是从概率上来讲的话,如果你有有经验的工程师,来带领有潜力的校招的话,其实会更加容易组建一支有潜力的团队。所以我这次在做薪人薪事这个项目的时候,也是采用了这样的一种方式。最开始的时候就开始在思考怎么样去招到leader,怎么样去组建一个核心的有经验的工程师团队,如果你能够招募到两三个有经验的工程师的话,团队的骨架是非常容易搭建起来的。同时我们在做薪人薪事的时候,一直非常重视校招。我们的第一位前端工程师,就是非常有潜力的一位校园出来的小伙子,现在已经开始独立承担项目。
5渠道的选择
从哪些渠道去搜简历呢,有一些经典的渠道,比如说智联招聘,51job,猎聘,包括一些新兴的渠道,拉勾,内推,offer,脉脉,boss直聘。这些都是可以广撒网,广撒jd的渠道。这些渠道里面哪些花钱哪些不花钱,哪些到底效果好呢,这里分享一些我的经验。
首先智联的钱,建议大家花,当然我不是智联的托啊。因为智联确实经历的时间非常长,他的简历库是非常庞大的。而且他一年的费用也比较低,几千块。你通过几千块钱,能买到一个非常大的简历库,对于你的招聘上是非常有利的。可以通过搜索去拿到一些简历,能够得到直观的认知,这个人到底适合不适合。另外一方面,通过其他的渠道拿到的简历,可以在智联上搜索。举个例子,你在猎聘上如果不花钱的话,可以下到简历,但是拿不到联系方式,但是其中一些关键字可以在智联上搜索,这样的话间接的省了钱。
刚才提到猎聘,他是面向中高端人才的渠道,自然他花的钱也是中高端的。这里就要看大家资源是不是充沛,如果资源充沛的话,其实可以在猎聘上花一点钱,可以找到成为你骨干的有经验的工程师。其他的渠道,建议大家统一都要去试。不要担心浪费时间。因为对于小公司来讲,你根本没有时间去构建你的品牌,也构建不起来。那你只能广撒网,然后任何一点渠道都有可能为你拉来一个潜力股。
当然除了渠道之外,还有一个很经典的方式就是猎头。猎头到底要不要用呢,我的建议是早期不要用。因为猎头的目标很简单是为了赚钱,而你的目标是构建团队发展业务,而如果要match到一起的话,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猎头给你推简历,你去回复,双方match到一起。而且猎头也会考察你的付费能力,对于你的小团队来讲的话,你的天使可能才百万,几百万,你招个人就要花多少钱,他会考察你到底付不付得起给他钱。
6简历的筛选
当你渠道已经铺开,来了很多简历,这时候你就需要进行筛选了。对于小团队来讲,我先卖个关子,我们应该怎么去筛选呢。给大家举个例子。像美团百度这样的大公司,他有自己的筛人标准。因为每年投过来的简历实在太多了,一定是从中选好的。自然就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就要筛掉一些可能不是很适合的人。
大公司里筛选人的标准,第一看你的学历,比如说、的学历,那么就是OK的。并不是说歧视其他院校,因为一旦你是、的同学,就意味着你的基本素质可能要比其他同学要好,至少从概率上讲是这样的。因为你经历了一个非常惨烈的高考,同时也在这样的一个学校的氛围里熏陶过。第二点,在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工作过。这就意味着你的能力在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得到过认可。因此想要来其他公司的话,可能也是OK的。
对于小公司招人,如何差异化?
两个方面,一是资源其实不会特别的多,可能你也挖不起BAT的人,这时你可以看一看,在我们眼中二线的互联网公司。可能是一些中型的创业团队,可能是一些并不是以技术见长的互联网公司。另一方面是可以考虑一些非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同学,因为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同学大部分都被大公司捞走了。那么相关专业的,比如说通信,比如说电科,比如说信管,他们其实也跟计算机相关。他们非常想往互联网方面学习,这个事情现在火,而且拿到的薪酬可能比别的方面要高。而这种专业里面就有可能有因为考研耽误找工作的同学,他们没有办法通过流程进入大公司里面,但是就有可能成为小公司的骨干力量。所以在筛选这个环节里面,我推荐大家想尽办法捞金子。
7面试的环节
这里面也建议大家想一想怎么去差异化。小公司考察的内容和大公司会有一些区别,我的建议是小公司更加的看重软性素质,综合能力。而不是算法。在我看来,责任心比算法有意义。我前两天就发了一个校招的offer,这位同学责任心就非常的好,因为实验室导师的项目要拼命的开发,来面试的前一天搞到了半夜两点。因为这个项目要出国开发,然后耽误了找工作,但是他的能力确实不错,而且责任心非常的强。这样就非常放心的把事情托付给他。
同样有一个反例,也是前两天面试的一个。中科大的一个硕士,第一年去了一个国企,拿了户口。第二年连续创业两次都失败了,现在开始找工作。但是他的想法很奇怪,A轮就想套现。两段经历都是这样,只要融资失利就离职。这样的话我就会非常的不放心把东西交给他做,因为在我看来他就非常的功利。所以在面试考察的环节,建议大家更多的考察责任心、自制力,简单来讲就是勤能补拙。
以上七步就是我个人对于早期公司怎样快速组建一支技术团队的一些经验。最后附送大家一个小技巧,如果你是一位CEO的话,除非你是找技术合伙人,如果你是找一个技术人才作为你团队的一部分,在团队非常小的时候,不推荐给CTO的title。这里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给对方一个上升空间。任何人都希望有一个成长空间,如果你给了CTO,可能就很难再往上给其他的title了。另一方面呢,也给自己留一个缓冲。任何人都有看不准人的时候,万一真的不合适,你可以有机会去更换,或者说再有机会去招募更合适的人才。
最后做个总结,在创业的过程中,如果去组建一个技术团队的话,建议大家谋定而后动,简单讲就是想清楚了再去做。先定好战略,然后再拼执行力。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感谢大家!
---END---
小薪创课,创业者的专业成长课!
下期精彩预告
10w+哪有如此容易?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