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发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居进展历史环境保护与共享的模式与趋 [复制链接]

1#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12.html

孙诗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PURS学者。

摘要

规划和建立历史类国家公园,以同时实现对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共享,是美国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独特方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公园也需应对外部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其物质空间形态和规划管理方式。本文考察杰佛逊国家扩张纪念公园(圣路易斯)和波士顿国家历史公园(波士顿)两个典型案例的发展历程,在辨析其规划、更新模式差异的基础上总结两者共性,解读历史环境保护与共享的共同趋势。

关键词

国家公园;历史城市;历史公园;遗产保护;圣路易斯;波士顿

1

引言

世界各国历史环境保护的制度与体系不尽相同[1][2]。美国的历史环境保护、尤其国家级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其公园体系密切相关,颇具特色。历史保护与国家公园的深度结合,一方面源于美国具有国家级重要性的历史遗产(heritagesofnationalsignificance)自年起就由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ParkService,下文简称管理局)作为法定机构实行保护和管理,并成为其国家公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4][5]。也正是在这一机构的促进下,美国的历史保护法律制度和名录体系逐步建立起来[3]。另一方面,则源于美国对历史遗产的态度不仅重视保护,更重视公众对历史环境的共享(enjoyment)并能从中获得启发1[6]。在此理念下,规划和建立历史类国家公园,以同时实现对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共享,成为美国历史环境保护的独特方式。

当前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个单位中有个属于历史类公园,占总数的三分之二[7]。这些历史类公园中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城市地区。它们往往因为保有特定历史时期的、具有特定意义与价值的历史资源而被立法保护,并授权建立历史公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的历史城市中,历史公园也应外部环境和社会需求的改变而不断更新。这些历史公园如何建立,受何影响,如何应变;在变迁过程中又呈现出历史环境保护与共享怎样的模式和趋势?本文借由两个典型的美国历史类国家公园案例展开讨论。

位于圣路易斯市的杰斐逊国家扩张纪念公园(JeffersonNationalExpansionMemorial)和位于波士顿市的波士顿国家历史公园(BostonNationalHistoricalPark)是上述类型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个(图1)。前者位于圣市最早发源的地区,是依据年《历史遗迹法》(HistoricSitesAct)授权的第一个“国家历史遗迹”(nationalhistoricsite)类遗产2[3],也是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中第一个位于首都地区之外的城市型公园[8][9]。后者位于波士顿市中心,是年为庆祝美国大革命二百周年而授权建立的献礼之作[3],也是美国国家公园规划管理的“转型之作”[10]。两个公园的酝酿、建立、演变历经几十载,始终能应对变化而调整其物质空间形态和规划管理方式。本文首先分别梳理两个公园的发展历程,进而在总结其规划、更新模式差异的基础上发掘两者共性,解读历史环境保护与共享的趋势。▲图1︱两个国家公园总图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2

杰斐逊国家扩张纪念公园的建立与更新

位于密西西比河西岸的圣路易斯市是美国中部重要的河港城市。它自19世纪中期成为美国向西部扩张的起点,并在此后百余年间扮演着移民和物资西迁的中转站。为了纪念这座城市在美国西进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托马斯·杰斐逊(ThomasJefferson)总统的卓越领导,同时也为了激活衰败的滨水历史街区,该市自年代开始酝酿建立一座国家纪念公园。此后八十余年间,公园的建立和更新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2.1年代:以国家纪念公园振兴滨水历史街区

年,圣路易斯的一位律师兼地方领袖卢瑟·史密斯(LutherE.Smith),最早向市长提出了在现在的公园基址为杰斐逊总统建立纪念地的想法[8][11]。此前,他一直在为这处衰败的滨水历史街区寻找“出路”。这块位于密西西比河西岸的高地曾是圣市的发源地。凭借航运码头,18世纪末这里已经形成繁华的滨水商住区。但到19世纪中叶随着横贯铁路的崛起,圣市航运逐渐衰落,滨水街区陷入衰败3[11](图2)。史密斯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市长及地方*商领袖们的支持,因为他们相信这个项目不仅能提高圣市的知名度,还能刺激“大萧条”时期的地方经济[8]。罗斯福总统也表示支持,他在后来签署授权建立该公园的第号总统令中明确写道:“希望该项目能为圣市提供工作救济、增加就业”[8]。

▲图2︱年代初衰败的滨水历史街区

图片来源:据TheGatewayArch:AnArchitecturalDream:12改绘

想法提出以后,地方领袖们首先组成了一个临时委员会来推进相关立法和筹资工作。几个月后,代表密苏里州和圣市利益的“杰斐逊国家扩张纪念协会”和代表联邦*府利益的“美国领土扩张纪念委员会”相继成立,共同领导这一国家纪念公园的筹建4[11]。年12月21日,罗斯福总统依据同年八月刚刚生效的《历史遗迹法》授权了这处“杰斐逊国家扩张纪念公园”5(下文简称纪念公园)[3][8]。该法不仅赋予纪念地以国家级历史遗产的法定地位,也为其获得联邦资金支持提供了可能。

与此同时,纪念公园的规划概念也基本形成。史密斯的最初设想是类似“华盛顿广场”(WashingtonMall)的中心树立纪念碑的大型城市美化公园[11]。公园首任园长兼国家公园管理局工程师约翰·纳格尔(JohnNagle)进一步提出了5项规划原则:(1)场地内要优先保护国家级历史遗产而非圣市遗产;(2)尽量多的开放空间和尽量少的人工建设;(3)场地与河流保持良好联系;(4)能象征圣市“西部之门”的标志性建筑形象;(5)开展建筑设计竞赛[11]。虽然此二人代表不同利益,但他们的规划设想不谋而合,并对公园规划影响深远(图3)。

▲图3︱国家公园管理局规划团队的规划设想

图片来源:TheGatewayArch:AnArchitecturalDream:23

年5月,联邦层面的“美国领土扩张纪念委员会”对纪念公园的用地范围、历史价值、初步规划及建筑竞赛预算等进行了批准[11]。虽然前期的立法和规划审批进展迅速,但此后的资金筹集、历史建筑保护、土地收购、拆迁清理等却并不顺遂。六年后,整个场地已全部清空。遗憾的是,遵照纳格尔的原则,公园所覆盖的40个历史街区中仅有老法院(OldCourthouse)和老教堂(OldCathedral)两处国家级历史遗产被完整保留,其余历史建筑和街巷全部遭到清除[9](图4)。

▲图4︱年清除后的纪念公园场地

图片来源:据TheGatewayArch:AnArchitecturalDream:23改绘

2.年代至年代:建筑竞赛重启,“西部之门”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整个项目停摆。直到年,原计划的建筑设计竞赛终于得以举办,停滞多年的项目重启。竞赛要求设计纪念建筑、博物馆、纪念场地、休闲场地、停车设施等,此外还需提供铁路改线和连接州际高速公路的方案[8]。埃罗·沙里宁(EeroSaarinen)的方案以一个高耸而拥有完美曲线的不锈钢拱门形象征服了所有评委,最终从个参赛方案中获胜。史密斯认为这个朝向密西西比河的拱门极好地诠释了圣市“西部之门”的意象;沙里宁本人则认为,它还象征着“我们时代的胜利”(图5)。

▲图5︱埃罗·沙里宁和他的拱门方案

图片来源:TheGatewayArch:AnArchitecturalDream:43

然而,联邦资金的最终到位和铁路部门的改线协议又拖了十年。年外部条件全部具备后,沙里宁对十年前的竞赛方案又进行了修改——重新确定了拱门的高度和形状;将其轴线与历史遗产“老法院”对齐;将地面博物馆改为地下;并修改了整个场地景观方案[8][12]。市长、公园馆长、管理局主任等也共同参与了最终方案的决策。拱门建筑于年开工,年竣工。博物馆和地面景观工程又相继施工,直到至80年代初才陆续完工,并向公众开放(图6)。

▲图6︱建成后的拱门建筑及公园景观

图片来源:TheGatewayArch:AnArchitecturalDream:封4

纪念公园的最终建成比这一想法的最早提出迟了近半个世纪,但它仍然实现了两个初衷:一是为杰斐逊总统和美国西进历史建立一座国家纪念公园,二是振兴长年衰败的滨水历史街区。建成后的拱门建筑和公园景观成为圣市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带来约每年万人次的游客量[9]。它甚至与自由女神、金门大桥、总统山、华盛顿纪念碑一起被认为是美国国家形象的象征。年,拱门及周边景观被列为“国家历史地标”(NationalHistoricLandmark)6[14];这座为纪念历史而兴建的纪念公园,终于成为了值得保护和纪念的“新遗产”。

2.年代:“城市+拱门+河流”更新计划

进入21世纪,纪念公园面临新的挑战——“缺乏与周边城市地区的联系,可达性不足,活力不足”[12]。年,圣市市长委托专家委员会研究相关对策,专家们建议对公园及周边地区进行更新,并再次举办设计竞赛[15]。他们希望新的设计竞赛和公园更新项目能像年代的设想和60年代的实践那样,再次激活历史城市的发展。

于是,年编制的《公园总体管理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通过扩大项目、设施和合作来激活纪念公园”的策略;并计划举办设计竞赛获得“增加阐释教育机会和游客设施的更丰富想法”[9]。公园更新项目被定名为“城市+拱门+河流”(CityArchRiverproject),直接反映出公园与周边城市公共空间加强联系的目标,以及多元主体合作的本质。设计竞赛要求不能损伤作为国家级历史遗产的拱门建筑,重点是对公园与城市、河流的交界地带进行环境改善,增加步行联系,提供更多开放空间;并直言要“创造一个现代杰作”[9][15]。MVVA团队的方案赢得了最终胜利[16](图7)。

▲图7︱MVVA团队的获胜方案

图片来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