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发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PBL综合实践活动跨学科学习项目的设计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援助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3/5782275.html

全文约字,阅读时间7分钟

本文看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但是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利锋利用PBL对综合时间活动进行了跨学科项目设计,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01

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困境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需要指导教师把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设计成一个个学习项目。

在每一个项目学习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借助网络、图书馆、博物馆和社会自然环境等多种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如调查、实验、设计和制作,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将结果以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活动中,科学探究、团队协作、人际交往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实施十多年了,大家都认同这门课程的价值,其难点就在于如何去实施?没有专职指导教师?缺少课程资源?有了现成的主题,也不知道如何去开展?

根本的问题在于,大家始终把这门课程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希望有相应的教材,再用普通的教学法去教,如果这样,就会觉得很难。特别是对学生来说,反而增加了学习负担,违背了设计这门课程的初衷。

各学科的新教材上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知识的生成与应用。由于学科质量的压力,使得任课教师不敢放开活动,更没有足够的课时来实践,只能是走走形式。

因此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能否相互整合?各学科教师能否组成一个指导教师团队?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路,从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入手,设计跨学科的学习项目,既学以致用,又兼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达成。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成立了郭小磊校长为核心的项目学习课题组,聘请特级教师储海燕为学术顾问,确立了苏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生活情境视角下的项目学习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目标是,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地方和特色课程的深化与拓展、家校社会网络等学习空间挖掘项目学习的资源,建立项目学习资源库。

引导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批判性、创造性地运用各学科知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2

设计跨学科学习项目

华中师范大学的雷实教授在《谈谈“语文素养”》一文中提到,如果将现行各科的活动设计作一个简单统计,不难发现“垃圾收集袋”“调查水污染”“科技小制作”之类的活动重复甚多。

学校应鼓励“T—T制”(Team—Teaching),即多个教师相互合作的指导组织形式,通过学科教师团队,共同组织主题活动,一次活动,多科受益。

基于跨学科的学习项目指的是学生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在精心设计任务、活动的基础之上,进行较长时期的开放性探究,最终建构起知识的意义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教学设计。

这种学习的方式具有真实情境、任务驱动和跨学科的特点,需要发挥教师团队作用,从各学科知识中挖掘项目主题素材,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重新打造,再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检验和调整。

在跨学科教学设计的校本研修中,不断引导一线教师跳出学科本位,放眼于学生成长过程,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