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珠碎玉破苍穹
璀璨虹桥挂悬空
生态山水奇观
文旅康养胜地的三峡大瀑布旅游区
便拥有这样振奋人心的力量与豁达
//
自年1月19日三峡大瀑布通过景观质量专家评审,2月16日被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正式列入创建名单,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就将“支持三峡大瀑布创5A”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宜昌市政府迅速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5A创建领导小组,夷陵区区委、区政府成立创建专班,连续多年将“支持三峡大瀑布创5A”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黄花镇人民政府下发创建工作任务分解,夷陵区文化和旅游局全力以赴及时帮助景区创建难题。5A筑梦路上,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迎难而上、齐心协力、争分夺秒,历经“化蛹为蝶”的艰难蝶变,实现宜昌文旅产业华丽转身,谱写出昂扬的三峡大瀑布旅游区创5A“进行曲”。
多年来,三峡大瀑布在湖北国贸集团的倾力支持下,持续追加投资三亿元提档建设,实施精品打造为颜值添色,超值服务为气质加分,实现八大系统颠覆升级,八大体验完美蝶变,八方来客纷纷感叹:三峡大瀑布越来越美了。
高规格“创A”规划征程起步不凡
按照“游客至上、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工作原则,聚焦5A创建标准,聘请国内一流旅游规划专业机构深入实地考察调研,精准谋划编制完成《三峡大瀑布总体规划(-)》、《三峡大瀑布创建5A级旅游景区提升方案》,确保旅游景区规划建设更科学、合理。
实施大创建,着力大建设
市区两级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议、现场办公会议,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工作落实。宜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正英数十次现场办公,指导协调创建督办,带队赴京向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汇报沟通工作。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亲临景区检查指导创建工作。宜昌市、夷陵区启动绿色通道“双容”机制,夷陵区区长和分管创建副区长多次深入景区协调解决相关事宜。黄花镇人民政府积极动员、迅速行动,召开了5A创建誓师动员大会。夷陵区文化和旅游局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办,有力地推动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全员创建5A景区的一盘棋工作机制。
先后建成投入8.2亿元,
建设8.2公里的宜黄一级公路直通景区;
在三峡江北翻坝高速公路
设置首次以景区命名“三峡大瀑布”出口,
出高速即入景区。
为完善外部交通标识,
投资余万元在高速、国省干道
设置三峡大瀑布旅游区交通标识50余处。
旅游区筹措资金3亿先后完成扩建
1多平方的新游客中心,
设置功能完善的自动售票、咨询、寄存、
邮政、医务室、母婴室等功能一应俱全,
极速WIFI、多媒体触摸屏、超大LED屏,
提供智能化、人性化服务。
高标准新建和改扩建5座3A旅游厕所,
增设余位智能显示、空气质量监测
以及无人求助系统。
改造建成4个生态智慧停车场,
总面积近3万平米。
定制国际地质学地质时代分界点的唯一标准“金钉子”造型,建设具有地质文化特色的交通指引、导览图、公共服务、植物科普、安全提示等标识标牌多块、休息板凳处、垃圾桶余个;配套完善景区供水、供电、智慧旅游系统等设施;景区建设管理步入了设施标准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人性化的轨道,切实解决游客快速增长与接待能力不足的矛盾。
提升景区服务质量
景区游览安全机制设置成重点
旅游区完善与维护安全、消防设施,建立安全设施巡查制度,景区突发事件安全演练得到重视,游客高峰期、游客落水、突发洪灾、落石等特殊情况安全处置预案得到完善;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落到实处,景区临水临崖活动区域都设置了专职巡视员、救护员;景区现有的交通工具、交通设施、游乐设施及相关娱乐设备、地面防滑及无障碍设施定期安检成为常态;救护服务体系得到完善,与黄花镇卫生院签订运送协议,确保发生救护事件能及时安全运送,创建5A聚集带动效应日益显现。
青山峡谷掩映
碧水蓝天围绕
这是三峡大瀑布的天然优势
也是旅游区最美的“景观”
旅游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持续增设特色绿植、花卉、乌篷船等打卡新景观,投入经费约占景区综合收入的20%左右。
为保持生态,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旅游区采用俄罗斯生态红松木建设2.5公里步游道,并坚持游步道为原生树木让路,旅游区内的树木标识标牌采用弹力较小的弹簧系挂,在不禁锢树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又起到了固定的作用。
联合三峡植物园强化植物引种保护,建立珍稀濒危特有植物展示区,展示珍稀濒危植物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巴东木莲、秤锤树、铃子香、金铃花、红花苘麻等,通过种苗建设进行科普教育,搞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宜昌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能源绿色化
旅游区联合宇通专车公司订制20台独具魅力纯电动漫造型观光车正式上路,引起游客特别是儿童的喜欢。不少游客反馈,纯电观光车不仅动力充足,还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部分晕车的游客也不晕车了,一举多得。近年来,旅游区在改造升级的同时,已全部实现景区内餐饮、住宿等所有能源绿色化(煤改电、油改电),旅游区内的扶贫商业街再也没有以往的烟熏火燎的味道,同时每月还可以为商户节约成本20%左右。
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扶农助农,共同致富”号召,坚持企地共建、共建共享、共同致富。一是给“位子”,安排岗位解决85名村民到景区上岗就业,有的已提拔为中层管理干部。二是给“店子”,出资余万元建设扶贫商业街,九十间明清风格商铺免费提供给当地村民自主经营,支持镇村成立物业公司,统一协调商铺管理和服务,营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三是给“路子”,支持周边农户开设农家乐、民宿、采摘园,有户名村民增收致富,部分农户经营年收入达20万元。年8月,中国旅游报专题报道《宜昌三峡大瀑布旅游区:让游客乐享山水帮村民增收致富》并登上学习强国APP,被新华网转载。
斥资1万元联合湖北省
“地质文化进景区”设施和项目
在游客中心大厅,摆放24组矿晶柜,免费向游客展陈孔雀石、方解石等珍贵矿晶58个。将震旦角石、硅化木、菊石、鸮头贝等化石设计成地质年轮的微缩景观陈列于研学广场。塑造景区二次元形象代言人寒武纪哥哥和奥陶纪妹妹,力邀国内知名声优将三叶虫和鹦鹉螺用动漫IP具象表现,运用免费语音讲解系统让游客“声临其境”;积极组织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进景区巡回演出,常年设置本地非遗展演疇草锣鼓以及采花茶艺表演、古筝演奏等文化演绎场景,达到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效果。
5年多来,旅游区“软硬”兼施,科技赋能,一点一滴改变,一步一步成长,完成了提质升级的精彩蜕变。
提升软实力,着力全员培训
景区全面落实“微笑服务”、“志愿服务”、“超值服务”标准,致力于将高品质服务打造成旅游区“最美风景”。为实现这一目标,旅游区通过对全体员工采取线下、线上集中“充电”,每日班前会、班小结现场讲解等方式,开展服务质量、导游服务、环境卫生、安全管理、市场营销等业务技能培训和学习,努力提高员工服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按照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双进双促”行动部署
坚持以“游客满意”为导向,全年聘请近50名旅游院校大学生在景区开展志愿服务,增强景区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翻开一张张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游客满意率达到98%以上,其中对景区服务的表扬和感谢更是数量可观。
突出智慧旅游建设,游客体验升级
投资万元完成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建成并开通四国语言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