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发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质兰基金会第3期资助项目名单公示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102/5972960.html

第3期

结果公示

质兰基金会第3期项目征集于年9月1日开始,9月30日结束。质兰共收到26份有效的项目申请书,其中13个项目进入初审,11个项目进入终审,最终7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总金额为RMB元。

+第3期项目资助名单及各项目摘要+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按项目类型排序

01_海南岛沿海鲎的调查与科普传播

本项目以中华鲎和圆尾鲎为指示和旗舰物种,协同公众、志愿者、学界专家、相关NGO、保护地等共同推进海南滨海生态系统的调查、科普与保育工作:启动海南五个主要项目点的幼鲎及底栖生物的保护现状调查;面向自然保护地,开展深度合作,并推动在地护林员参与相关调查、监测和保护工作;面向公众,做接地气、有趣味的海南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科普传播;此外,还将联合大北部湾区域内的伙伴机构,共同发布面向公众的区域滨海湿地多样性报告。

鲎是一类非常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其化石可追溯至4.75亿年前,因此被誉为海洋“活化石”。鲎曾广泛分布于从浙江到海南的南部沿海各省,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由于栖息地丧失、过度利用等原因,鲎的数量急剧减少,年IUCN红色名录将中华鲎的全球受威胁程度评估为濒危(EN)等级。海南岛是中华鲎和圆尾鲎的重要分布地之一,该项目计划开展的两种鲎及其栖息地的野外调查,及与保护地管理部门共同开展的长期监测和保护行动,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本项目的亮点是,将与广西、广东已在开展鲎及滨海湿地保护的公益组织、科研单位和自然保护地共同合作,在区域尺度上开展联合保护行动。本项目若能探索出跨区域的多方合作保护模式,将对推动整个北部湾区域的滨海湿地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

*图片版权:申请人

02_草果种植对高黎贡山中低海拔区域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申请者已有的研究表明,高黎贡山中低海拔段是鸟类最丰富的区域,而该区域草果种植量亦最大。因此本项目拟在高黎贡山南端采取系统的野外鸟类调查,研究草果种植对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鸟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进一步的社区工作,探索草果的科学管理及用生态旅游替代草果种植的可行性。

高黎贡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低海拔带具有极为丰富的鸟类多样性,也是黑颈长尾雉等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与此同时,这里也是草果的传统种植区域。草果种植是当地社区的重要收入来源,也影响着自然生态系统。本项目直接针对此根源性问题,设计了严谨可行的科学方法,研究草果种植对鸟类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并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与当地社区和管理部门合作,共同推动草果的科学管理、当地鸟类多样性的保护以及保护地管理的提高。本项目不仅在保护科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将直接贡献于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版权:申请人

03_海南坡鹿野外生态适应机制与野生种群恢复研究

本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法、样线调查法和红外相机调查法对猴猕岭保护区及周边社区进行调研,主要目标为1)了解猴猕岭保护区海南坡鹿种群分布现状及季节性迁移规律;2)阐明海南坡鹿野生种群恢复限制因子及威胁因素。本项目将全面掌握海南坡鹿野外生存现状,找出种群恢复限制因子,以便更好理解该物种野放后的生态适应性机制,为后续保护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海南坡鹿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海南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历史上由于捕猎和栖息地减少等原因,数量最少时仅有26头,之后通过圈养等逐渐恢复。年至年间,海南坡鹿被野放至海南猴猕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之后虽曾开展过数次种群数量调查,但近些年来并没有开展过系统调查,具体的种群数量构成、分布规律、生存状况和威胁都不清楚。该项目的开展,将有助于了解该区域内海南坡鹿的真实种群数量、分布和生存状况,掌握海南坡鹿面临的威胁及程度。在此基础上,项目若能与各关键利益相关方共同合作,探索出可行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则对海南坡鹿的保护、种群恢复及未来的野放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版权:申请人

04_阿尔泰山南麓黄胸鹀的研究和社区保护项目

本项目通过对项目地黄胸鹀种群现状、栖息地选择、面临的主要威胁等开展调查,评估该物种在繁殖期的受威胁状况及对黄胸鹀繁殖种群开展长期监测的必要性。项目还拟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激励以社区为主体积极开展保护,进而探索长期有效的在地保护机制。

黄胸鹀是典型的因人类过度利用而从“无危”变成“极度濒危”的物种。随着全球种群数量的急剧减少,除减少盗猎的直接威胁外,保护其栖息地也变得非常重要。本项目若对该物种的繁殖种群开展长期研究,并激励社区为主体积极开展保护,将有助于为该物种的保护建立长期有效的在地保护机制。此外,该项目对理解和如何应对农业种植方式的改变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也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图片版权:申请人

05_涉穿山甲案件犯罪学研究及执法能力培训

本项目拟对我国近年涉穿山甲案件的公开卷宗数据进行整合梳理,分析其犯罪学特性,面向公安提出侦查防控策略,并撰写该类案件的社会危害性报告及涉穿山甲案件执法能力课件。之后,团队将利用其常年执行公安教育和与检法机关对接的渠道优势,将该成果在公安系统内部进行推广和培训。

世界上现存的八种穿山甲都正遭受国际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严重威胁,在亚洲分布的四种尤甚。中国是穿山甲非法贸易的热点地区,其走私方式各异,伪装方法多变,情报来源较少,侦破难度较大。物证鉴定虽然总体难度不大,但大量甲片涉案时难以确定个体数量。这些特点都对犯罪线索的发现、侦察、起诉、法庭审理、处罚尺度等造成的影响。本项目拟对我国近年涉穿山甲案件卷宗数据进行整合梳理,分析其犯罪学特性,面向公安提出侦查防控策略并撰写该类案件的社会危害性报告,其成果对各个打击环节都具有指导意义,且在海关、公安、司法系统都具有推广意义。

*图片版权:ByU.S.FishandWildlifeServiceHeadquarters-Manispentadactyla,CCBY2.0,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