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温州市食用农产品标牌标识暨农资监管服务工作现场会在苍举行,来自全市各县(市、区)农业系统、金融系统百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现场会。我县作为成功样本向全市介绍了关于“两个示范”创建工作经验,获得了与会代表的点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亨利、副县长吴龙参加会议。农资监管服务新模式农资安全与农产品安全密不可分,抓好农资源头管理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本次现场会现场观摩首站来到了温州蓝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口叶村农资店。手持移动PDA设备扫描银行卡获取购买者实名信息、扫码快速销售农药、自动比对预警、批量数据导入……农资店负责人熟练地使用着温州市农资购销移动终端,向全体观摩人员演示农资扫码入库、销售、监管的全过程。他表示,以前购销记录全凭手记,现在农资经营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带来的便捷让他对产品进货销售情况一目了然。年10月,我县与市农业农村局签订《农药安全监管服务示范县创建战略协议》,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农资监管服务模式,狠抓农资经营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我县创新打造农资购销智能化“超市模式”,同步开发运用农资产品实名购销软件电脑端和移动端,实现了农资产品的“轻松备案、扫码入库、实名购销、精准追溯”,既更好地服务了农户和农资店,也有利于全流程的实时监管。我县还率先探索建立农资监测立体预警模式,如“三过”预警(即过期产品、过量购买、过界使用)、假劣农资信息预警、病虫害发生预警等,实现农资流通市场异常现象的监测与预警。预警系统的建立可有效避免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事故发生,有效扼制农药方面的违法行为。张亨利认为,苍南的农资监管服务示范建设工作提升了农资行业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改变了以往农资行业的“低、小、散、脏、乱、差”形象,在追溯链条上更加联通、在经营模式上更加创新、在共建共赢上更加开放,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和推广。食用农产品标识标牌应用模式新升级眼下桥墩镇石龙村杨梅基地正迎来采摘上市高峰期。在该杨梅基地现场观摩期间,记者看到,每一篮或每一箱杨梅身上都贴上了一张彩色的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