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反思美国版“姓社姓资之争”
中新10月22日电 美国《侨报》10月21日发表时事评论文章说,提起姓“社”姓“资”,中国人都会说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场争论。然而,有趣的是,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一事,引发了美国及世界经济界和媒体的争论,其中,姓“社”姓“资”乃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救市面前,什么姓“社”姓“资”无异于为救市设置障碍。救市,需要的是务实,而不是空谈更不是划分“主义”。文章摘录如下:近日,新加坡有媒体时评云:现在连欧美人自己都在怀疑自己的国家现在还是资本主义吗?现在欧美纷纷采取的救市措施完全是社会主义的手段把大银行收归国有。有美国人自嘲道,现在美国比中国更加社会主义。 对于布什*府起先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的“大手笔”,有美国舆论称这是“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欧元太平洋资本总裁施夫说:“这项行动代表着这个国家迈向社会主义最大的步伐,标志着美国曾经引以为自豪的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对此也评论说,正如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一样,美国也在建立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那些反对布什*府救市计划的美国议员也给救市带上“社会主义”的帽子了,有参议员就危言耸听地说,财*部提出的计划将驱走自由市场,在美国建立社会主义。由美国*府组成一个官方信托机构购买金融机构按揭坏帐说明了什么?显然是用*府杠杆去支撑美国经济大厦;用国有经济去收购私有经济。 纵贯今年以来,美国先后拨出500亿美元替代货币市场的互惠基金保本;本月美国财*部直接动用100亿美元购买按揭贷款证券;“两房”增购按揭证券达1440亿美元,并将会继续增购;2000亿美元接管“两房”等11项救市举措,美国所有的救市招数无效,多家金融机构相继出事,投资者信心大受打击,布什*府不得已采取*府救市的罕见措施,其中包括布什总统14日晚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动用2500亿美元直接收购大型金融机构的股权;欧州三国央行10月15日晚宣布联手向金融机构注资2540亿欧元。 美国*府救市,并非只是布什总统的“长官意志”,事实上已得到美国会的广泛认同和经济界的强烈支持。围绕救市计划,布什总统领导的共和**府与民主*控制的国会之间,以及正在较劲的两名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之间态度几近相同。这就告诉人们,美国*府救市,决不仅仅是挽救美国濒于崩溃经济的权宜之计,而是保住美国的经济大厦不至于倒塌。 其实,只要不遗忘,人们早已看到,美式自由经济早已涌出诸多漏洞。正如美媒所披露的,多年来,纽约多家金融大亨创造了一个“假大空”经济世界,金融界很多从业人员大赚红利,借出比他们资产多出100至200倍的贷款,而最终爆煲,却由美国纳税人甚至全球埋单。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对于美国救市各方人物出于什么目的,另当别论。但一个不争的现实是,一旦美国金融塌下来,那么,遭殃的不尽是美国*府,也包括美国各阶层人民;不仅是美国,也包括世界各国。对于美国救市,既有个国计问题,也有个民生问题,也就是一个责任*府不能回避不能绕过的问题。只有救活经济,才是第一位的最根本和最重要的。那种把*府救市一概斥责为姓“社”,与上世纪九十年代某些人们把外资进入搞活经济一概斥责为姓“资”似曾相识。别以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国内媒体关于姓“社”姓“资”争论好笑,眼前这场争论同样令人好笑。事实也告诉人们,意识形态的争论不但中国有,美国也有;不但过去有,时下也有。解决意识形态争论还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那句话:空谈误国。对于一个责任*府而言,最重要的是塌下身,从有利于公众、有利于世界、有利于经济发展而作出决策。而今,美国白宫、国会及两*总统候选人都坐在一起,取得了共识,这为美国救市成功争取了前提。此外,美欧联动一齐救市,也为解决金融危机创造条件。 一个经济体系能维持这么多年,总有他存在的理由。笔者要说的是,不管美式经济也好,还是西方其他自由市场也好,都只是人类经济发展的模式,不是唯一的最佳模式,更不是各国必须遵循的模式。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主义”也没有绝对正确的道路,欧洲许多国家在本世纪初宣扬的“第三条道路”其中也包含的“社”化的左倾路线,而今天却又跳出来指责美国。基于各国的*治、经济、文化、历史沿革的不同,选择的经济模式当然会不一样,这也应成为共识。人们知道,过去*府斥资银行会成为避忌,担心“国有化”。然而,令人玩味的是,时下,面对金融风波,不但欧美各国*府斥资银行救股市,就连日本、韩国等亚洲强国,都纷纷模仿欧美*府向金融业斥资。问题在于,长期以来,美国国会一些议员乃至经济界的一些人士,每谈到经济*策经济模式时总是表现唯我独尊的态势,并常常以美式经济作为范本向别国推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社会主义放在市场经济的前提,这样做,决不是仅仅是口号之争,而是完全根据中国的国情。事实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既吸取各国的长处,但没有放弃某些银行、铁路、邮电等垄断行业及重大企业的国有化;在经济工作中,十分强调*府的监管和引导作用;许多重大经济问题也在*府的协调下妥善解决。这样做,就是为着确保经济健康发展,造福人民群众。而今,中国经济尽管也遭遇着不少困难与问题,但经济平稳发展却是众所周知的现实。中国经济的成功既为世界创出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之路,也为人们解读美国救市的罕见举措提供了新的视角。 救市面前,什么姓“社”姓“资”无异于为救市设置障碍。救市,需要的是务实,而不是空谈更不是划分“主义”。美国掀起救市姓“社”姓“资”之争,折射一个问题:理论界与经济界实业界严重脱节,也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一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那么,自然会衍生官僚主义。 可见,“社”姓“资”之争,折射一个官僚主义的问题。避免“社”姓“资”之争,就是要回归务实。这种务实似乎表现为,各国平等协调;世界强国要放下架子,反省自身,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携手,共克艰难。 美国版的姓“社”姓“资”之争令人们眼界大开。(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