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文
吴跃进
嘉兴的“八一电工陶瓷厂宿舍”
我之前根本不知道“八陶宿舍”是一座历史建筑,相关介绍极少,我是在一篇年的报道中看到的,报道说:“八陶宿舍位于南杨新村33号,民国时期建造,建筑布局坐北朝南,原有三进,现一进已毁,仅存后二进。该建筑用料、做工考究,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年由*府出资进行危房改造。据另外报道,年竣工,居民全部回迁居住。
那么,这座历史建筑为何叫“八陶宿舍”?它最初的房主又是谁呢?
原来,八陶是嘉兴八一电工陶瓷厂的简称,这座建筑曾经是该厂的职工家属宿舍。查资料得知,八一电工陶瓷厂建厂于年,主要生产电工配件、废气净化器、焊接材料和工业陶瓷。有职工二百多人,厂址位于东栅。九十年代末破产注销。其他资料很少,关于老宅的资料更少。
从这条小弄里进去,一边是八陶宿舍楼,一边是防疫站宿舍楼
我在南杨路上找南杨新村,怎么也找不到,这条路上有一大片八、九十年代的公房,最后在一条标牌号的弄堂里找到了这座老建筑。
先看见的是高高的风火墙的西墙,墙身下部有石条砌筑,整个房屋进深约有三、四十米,两层楼房,正门前是敞开的院子,门面也是开放式的,有好几个开间,其中一半已砌起来成为几户人家,另外一半仍保留着厅堂模样。我猜想原来的天井被拆掉了,直接面对堂楼了。
八陶宿舍整体外景
走进厅堂,两边也已隔成住户,留出一条通道进入后面一进,另外也是楼梯的通道。
厅堂以青砖铺地,能看得见的圆形立柱和石墩都是原物;抬头看天花板,中间是楼板,而南北两落居然像是拱形游廊,腰圆形的架梁和弯弯的月梁,上面都有雕花图案,最精致的是桁条和梁角都有雕花插角,梁柱有挂落,因为光线比较暗,插角上的图案看不清楚,但每一只图案花鸟虫鱼都不一样;再看屋檐,檐梁和坊板上也有花纹,挂落也很气派。
遗存至今,除了门窗,房屋的整个上架还有这样精美,想必当年这座厅堂十分考究和华丽。
厅堂内景象
楼上一角
走进后面的一进,是一个狭小的天井,有两方石槽,储水用的;然后就是直上直下的二层楼房,砖混结构的现代建筑,与前厅相比,明显是后来接建出来的,屋顶上还有钢筋混凝土的储水箱,风格不一样,确实中西合璧。
第二进楼房是西式建筑
要想弄清楚老宅的来龙去脉,就要找老住户问。先自己介绍,我不是记者也不是游客,只是一个嘉兴的邻居吴江盛泽人,有点好奇心而已,打消他们的防备心。所问的几位老师傅恰巧都是八陶老职工,在这里住了四、五十年,他们一开讲就是怀念“八一厂”。据他们讲,八陶原本是湖州*分区创办的,当年是为了安置转业和复员*人,厂领导都是从*分区和人武部抽调的干部,所以,每个进厂的职工都非常自豪;
工厂辉煌的年代曾与江南造船厂、上海电科所这样的知名大厂和科研单位合作,研制出用于海*船舶钢板焊接的特种材料;还参与制订《灭弧罩陶瓷材料》的国家标准,也是当时国内能生产“蜂窝陶瓷催化剂”为数不多的厂家之一。
嘉兴市八一电工陶瓷厂八十年代旧照(老松提供)
一位姓唐的阿姨说:她父亲当年服从组织安排,从湖州人武部调到嘉兴筹建八陶;然而,他去世早,没想到年工厂破产,我们都下岗了。
她说:为了保住“八一”名号,当时市里准备把工厂整体卖给一个温州商人,大家向省*区反映,厂里的档案、设备、辅助设施上都刻有“八一”标志,让私营企业使用很不妥,后来经省*区协调,给了温州老板一块位于秀洲区的地皮,虽然工厂最后破产注销,但保住了“八一”的名称没有“流失”。
八一电工陶瓷厂商标“峰牌”
八陶的大部分职工都住在这座老房子和前面两幢宿舍楼里。年之前,老房子年久失修,墙体开裂、屋面变形、楼梯歪掉,地板塌陷,下雨漏水,简直无法住。
当年职工们下岗,为生活而奔波,收入也不稳定,家里小维修都承担不起,只能忍受下来。直到年修好,第二年再搬进来。“还是要依靠*府帮助我们解决困难,现在我们心情也好多了”。
大修之前摇摇欲坠(网络)
大修后的楼梯和楼板
大修后的地面铺了仿古方砖
特制的仿古砖瓦,屋面平整如新
一位估计有八十岁左右的老师傅说:原来老宅的规模很大,共有三进,前面是一座很大的厅,富丽堂皇,沿马路有高高的围墙和门楼,非常气派的。后来八陶和防疫站造宿舍时拆掉,本来连这最后的一棣也要拆的,因为间距不够才幸运的保留下来。从老人那里得知,这座老宅原来的主人叫徐人骥,“强盗出身”,靠霸占码头和打家劫舍起家,后来做了*阀,老百姓都怕他,敢怒不敢言。解放后房子被*府没收。于是,我获得了老宅原房主的信息。
楼顶上的水箱原来就有的,翻新后
原来,徐人骥是我们吴江的震泽人,在吴江文史资料中有记载:徐人骥(-),字梅峰,光绪六年()以武举人联捷进士,进京任职。
光绪二十七年()带领儿子徐朴诚进剿太湖土匪,以功保举总兵,任嘉(兴)湖(州)水陆统领,全家迁往嘉兴。
辛亥革命兴起,父子逃回老家,做起贩卖蔬菜生意发家而成为地方大富,在震泽镇上号称“徐半镇”,现在该镇上仁安坊内有一座著名古宅,叫“毓秀堂”,是徐氏家产。
徐人骥在民国35年()死于杭州。徐人骥其子徐朴诚(—),字普春,出生*兴,毕业于保定*官学校和徐州炮兵学校,早年追随陈其美参与癸丑战争,之后,受陈派遣回吴江搞独立,陈死后从事反袁运动。
年去广州担任总统府参*。后又奉派返沪,任游击司令,后任江苏水上警厅游击总队长、江浙两省水*区长等职。
年抗战爆发,徐受第八集团*司令张发奎委派,任路东游击指挥,配合国民*部队作战于青浦、吴江一带。年加入汪伪集团,任第二*少将*长。《抗战时期投敌伪*将领名单》中有徐朴诚的名字,被列入汉奸之列。
抗战中的投敌伪*在抗战胜利后,有一部分经过反正,重又编入国民**队,徐朴诚也属于这种类型。江苏民革资料中说,一九四七年秋冬之交,李济深将*来江苏,与徐接触并合影留念。
翌年春,应李济深之邀,徐朴诚偕其子徐锡驹去香港,并加入民革。之后,由李济深委派作*事策反工作,徐回到上海,在负责当地民革地下活动的王葆真(民革中央委员)的领导下,进行策反活动。
因遭特务破坏,王葆真、徐锡驹同时被捕。解放后始恢复自由。吴江文史资料中说,徐朴诚在解放初曾协助过新*府,为收编太湖土匪部队起过一点作用。
年去香港,后侨居日本。年在日本去世。
曾有媒体报道,年10月,一位自称徐朴诚嫡孙的老先生从苏州来到嘉兴,看望这座老宅。
据他讲述,“年春,祖父徐朴诚担任盐务巡缉所所长,驻守嘉兴,从一位名叫李艾伯的人手中购进了这座大宅,当时有五开间,共四进,修缮一新,举家迁入。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躲避战火,徐家人仓促离开嘉兴,踏上逃亡之路。我就是在离开嘉兴的第二天出生的。”至今他还保留着几张徐家人在老宅生活的老照片。
老先生说,离开老宅后,徐家人再也没有回过这所遗留在嘉兴的住宅,而他也随着父亲定居苏州,直到现在。
如今,老宅已重新修缮,住在里面的老“八陶”职工大部分都已退休,安享晚年。历史烟消云散,生活又回归安宁。我要打听老宅的故事也找到了答案,心满意足。